加快“双循环”,城市群要当好“领头羊”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中央,城市,循环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0-09-09 17:06
中央谋划的新发展格局是一幅“大写意”,还需各城市群精谨细腻的“工笔画”。
7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之间不断演化的客观反映,是中国经济育新机、开新局并赢得国际竞争新优势的主动战略选择。构建新发展格局,离不开以新型城镇化带动投资和消费需求,需要城市群、都市圈奋勇争先,在行稳致远中当好“领头羊”。
当前,我国城镇化率已超过60%,各城市正由“单兵作战”迈向都市圈、城市群的发展阶段。城市群是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支撑,仅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为例,三大城市群GDP总量占全国比重超过40%,无论总量还是质量都在全球区域经济竞争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眼下,国内经济运行压力较大,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世界经济深度衰退,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地缘政治风险上升,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随着增长环境和增长条件的重大转变,加快推动和融入“双循环”已经成为城市群、都市圈建设的必然选择,将“双循环”走深走实是各大城市发展的重要课题。
中央谋划的新发展格局是一幅“大写意”,还需各城市群精谨细腻的“工笔画”。近段时间以来,上海提出“着力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广东要求“全力参与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天津提出发挥比较优势,在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更大作为”……各主要中心城市纷纷响应中央谋划,结合各自定位、聚焦重点,积极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在更加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发展,我们的城市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要坚持结构调整的战略方向,更多依靠科技创新,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把发展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需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上半年,全国投资与消费逐月加速,画出了一条逆势上扬的曲线,降幅持续收窄。趁此良好势头,我们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战略为引领,促进区域间相互融通补充,在形成区域市场的基础上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高质量发展。与此同时,各大都市圈、城市群需要不断增强投资有效性,让新型基础设施为代表的各类投资形成优质资产,让产业项目投资形成实体企业,让民生项目投资形成消费潜力;发挥消费政策撬动作用,建好线上线下消费新平台,加快促进消费回暖复苏。只有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全面激活消费潜力,才能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增长极。
当然,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以国内大循环带动国际循环,两个循环相互促进,实现“气血充盈”,从而把中国市场变成全球市场。为了让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城市群需要打好放宽市场准入、保护知识产权、优化营商环境、缩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等“组合拳”。唯有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以“有为政府”促进“高效市场”,才能吸引更多跨国企业把产业链、工厂、店面继续放在中国,逆势扩大对华投资,分享中国的市场红利。
纷繁世事多元应,击鼓催征稳驭舟。明年开始,我国将进入“十四五”时期,这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作为融入“双循环”的主力军,各大城市群齐心协力推动基础设施网络化、产业分工协作化、公共服务均等化、要素配置市场化、生态保护一体化,中国经济航船就一定能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顾佳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