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 来源:中小学教育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语文教学,绘画,应用策略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0-09-20 08:55
【摘要】随着小学语文教学观念的发展和完善,在低段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意识,合理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绘画习惯,已成为一种新的学习趋势。绘画作为人类的一项基本技能,对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提高人们对新事物的认知水平具有重要作用。让小学生掌握绘画技能更好地开展语文教学,但要达到绘画的积极引导作用,需要教育工作者掌握正确的教学策略,更科学合理地开展教学工作。
【关键词】语文教学;绘画;应用策略;小学低段;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8-006-01
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比较弱,绘画作为一种直观的认识方法,能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语文教学的内涵和精髓,从而达到低段语文教学的目的。在进行小学语文绘画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还需要结合小学教学实际,创新教学模式,掌握课堂讲授技巧,积极引导小学生树立良好的绘画意识,更好地提升语文教学的效果。接下来,本文将对绘画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开展的重要作用、现状、提升策略等内容进行探讨。
一、绘画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绘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能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语言情感表达能力、对新事物的认知能力和创新思维想象能力,它对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
(一)强化对课文教材的理解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在完成绘画任务时,需要对课文内容有深刻的理解,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从而形成文与画的有机结合,达到教学效果。小学语文教材内容是以文本的形式来表达的,小学生对于语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相对缺乏,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绘画的形式,可以让小学生以直观的方式了解文章的结构和内容。另外,在课程中引入绘画教学,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有效促进绘画基本能力的形成,帮助学生提高自身审美能力,塑造健康的价值观。
(二)增强对新事物的认知水平
理解新事物是低水平语文教学的基础。绘画可以为学生建立了解新事物的渠道,有效降低小学语文教学的难度,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能力。小学语文教材是根据小学生智力发展的特点而编写的。教师根据课文主题安排相应的绘画任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理解课文,增强对新事物的理解。
(三)创新思维激发想象能力
我国的文学作品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内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绘画形式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更好地促进想象力和创新思维的形成。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学更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绘画没有固定的形式要求,是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有效形式。小学阶段教学对学生的生活思维习惯有着重要的影响。搞好绘画教学,对于培养社会创新型人才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发挥绘画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作用的有效策略
(一)选准课程要点,合理布置任务
小学语文教学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有条不紊地开展教学工作。绘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所包含的丰富内容。教师在布置课堂作业时,要结合课程内容,安排适当的能充分发挥学生创造力的绘画作业。在选材上,要建立在教师对语文教材深入把握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选择一段课文来提出学生绘画的方向。
(二)合理利用设备,提高教学效果
多媒体设备具有声、像、动画的特点,能使学生更生动地掌握中国画的精髓。在利用多媒体进行小学国画教学时,教师应注意图片和动画的展示。例如,教师在讲述《丑小鸭》课文时,可以利用多媒体以图片和动态展示的方式展示丑小鸭到白天鹅的变化,使学生对丑小鸭的变化有更生动、立体的认知,然后给学生布置丑小鸭和白天鹅的绘画作业,使学生在语文教学中能更顺利地完成绘画任务。
(三)提升专业素养,有效做出指导
在小学国画能力培养过程中,教师对绘画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也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小学要为语文教师提供足够的绘画技能培训机会,帮助他们提高绘画评价和指导能力。学校教研组还可以成立专门的绘画教研组,为教师开展教学提供有力的指导,也可以开展特色绘画教材的开发,形成更符合小学生特点的特色教材。
(四)诗歌与绘画结合,丰富文化底蕴
诗歌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部编版教材中诗歌所占教材比重较高。将绘画模式与诗歌有效地结合起来,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在传统的诗歌教学中,教师逐字讲解诗歌,要求学生机械背诵。学生们很难激发他们学习诗歌的兴趣。将绘画手段融入诗歌教学,可以形成诗中有画、诗中有画的良好格局,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诗文。例 如,在进行古诗《画鸡》课文讲述的时候,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大公鸡的形象进行绘画,有效加强对诗歌“头上红冠不用裁” 和“满身雪白走将来”两句话的认知和记忆。
(五)通过绘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
我国文化博大精深,文学作品和大海一样,有着丰富的内涵。学生发散思维对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价值。教师在完成教学内容的同时,结合知识材料,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绘画教学设计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是非常有效的。例如《最后一片树叶》一文的学习,讲述的是一片树叶因为害怕秋天到来后要烂掉,不愿意离开,但是听到小鸟说,飘落下来以后会回到妈妈的怀抱,就高兴地飘了下来。但是,树叶落下去,真的能回到妈妈的怀抱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这一问题画出来,图画中,大树的脚下有很多小树叶躺在地上,有的学生画的是绿油油的,学生说他们在玩,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想象,树叶的对话,故事后来的发展等,各种想象力会被激发出来,可见绘画的魅力多么强大。
(六)完善评价体系,适时总结提升
学生完成语文绘画作品后,教师需要及时做出评价,让学生认识到不足,从而更好地提高绘画水平。在交际过程中,教师可以在交际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展示和表扬学生的优秀作品,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主动绘画的积极性。
三、结语
绘画可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强大的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本的精髓和要领,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形成,有效提高创新能力和认知水平。在小学语文开展绘画教育意义深远,是学生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开展小学语文绘画课程的过程中,学校还需要结合小学教学实践,采取适当有效的教学策略,顺利完成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王菲菲.小学低段美术与语文融合教学的研究与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7.
[2]吴光秀.绘画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3,(04):54-55.
[3]姚旭.“读、写、绘、演”多元融合提升小学低段语文阅读水平[J].课程教育研究,2018(03):89-90.
邵 炼 (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黄舣中心小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