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养虾”变成“虾田种稻”?
- 来源:环境与生活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小龙虾,水环境安全,警示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0-09-21 11:55
据微信公众号“半月谈”消息 :截至2018年,我国小龙虾养殖总面积1680万亩,其中稻田养虾面积1261万亩,占比75%,超过全国稻渔综合种养面积的四成 ;2020年小龙虾养殖面积可能达到2000万亩。
2015年以来,中国农科院资源区划所联合多家科研院所和专家,对我国典型稻渔综合种养模式进行了调研。研究发现,稻田养蟹、稻田养鸭等稻渔共生模式不但可清除杂草、控制虫害、培肥土壤、改善水质,还可促进水稻生长。但近年发展迅猛的“稻田养虾”多为非共生模式,对粮食安全、土壤质量和生态环境产生了以下负面效应 :一是挤占基本农田,减少越冬作物种植面积 ;二是影响水稻生产,部分水稻“种而不收”;三是长期水淹破坏土壤,威胁“藏粮于地”战略安全;四是加剧水资源紧张,威胁水环境安全。
部分地方稻田养虾无序发展,由“稻田养虾”变成“虾田种稻”。报告同时警示,应避免“重虾轻稻”,要稻虾兼顾,不可一味追求小龙虾产量,在水稻生长期经常灌深水,从而造成稻田人为涝害,导致水稻严重减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