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优秀供应商”的荣誉背后——走进上海特力实业有限公司

  2020 年,会是很多人记忆里的“特殊年份”,这一年经历了太多的猝不及防。从供应链的不可控,到全球生产的停摆等,但即便是大环境的影响,却依然有人笑着跑赢“疫情”,他们在奔赴精彩未来的道路上向我们成功诠释了“道阻且长,行则将至”的道理。

  “中国制造”问鼎全球优秀供应商

  在美国埃创公司(ITRON)公布的 2018、2019 全球优秀供应名单中,有一家来自中国的企业在几千家的配套企业里脱颖而出——上海特力实业有限公司,他们也是唯一一家中国企业获此殊荣。一直以来,埃创公司以提供电、气、水、热四大与能源有关计量产品及智能仪表等解决方案闻名全球,在其全球范围的庞大供应商体系中,每年仅有个位数的企业能成为他们表彰的对象。

  从家电行业的配套加工起步,2000 年上海特力实业有限公司从原来的温州瑞安迁址至现在的上海嘉定南翔镇。“当时的企业发展主要以传统制造业模式——依靠密集人工,工艺也相对落后。”现任上海特力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宋建光系 2009 年加入公司,在此之前他任职于一家知名的外资压缩机企业。加入特力后,他不断输入先进管理模式,推动企业向技术革新、技术改造、自动化的方向发展。目前特力的客户遍布全球,国内的包括美的、格力、万宝冷机、长虹集团,以及海尔等。国外则与美国、西班牙、埃及、土耳其、日本,荷兰等均有订单往来。“在过去,我们 300 多名员工的全年产值仅几千万元。现在,特力一年的产值就高达 1 亿多元,员工仅200 名,外贸订单占到了业务整体的 70%。”这还只是特力在近十年发展中的一个缩影,在宋建光看来,作为一家制造业的“配套”型企业,质量、价格、服务以及信任(放心)这四大要素必不可少。

  谈及与美国埃创公司的合作,上海特力实业有限公司国际贸易部经理曹壹炜告诉我们,“刚开始的业务其实没有那么多,后来因为我们交付的产品质量很稳定,效率也高,订单的整体完成情况非常好,也由此获得了越来越多来自埃创的订单。”据介绍,特力每周有 20 多个集装箱是发往位于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的埃创工厂。对于特力在质量、成本、效率以及配合度上的表现,埃创公司十分满意。“生产方面的订单交付从没有耽误过他们。”

  成功背后 哈斯助力

  当我们将视线从特力获得埃创全球优秀供应商的舞台转向这家位于上海嘉定、占地 40 亩的工厂,从压铸到机加工,特力也曾面临加工设备“转型升级”的挑战。2013 年,特力正与美国埃创公司积极洽谈配套的加工订单,“当时我们的加工设备主要以国产的专机为主,专业性虽强但通用性却差强人意,当遇到不再是单一产品的订单时,问题就出现了。”有着 40 多年加工经验、之前在一家汽车制造企业从事设备管理的黄保毅回忆道,他现在任职上海特力实业有限公司设备部经理,对于工厂里的设备可谓如数家珍。

  “当时我们在为埃创开发其煤气表产品的一些壳体件配套加工,加工性能是考虑的重中之重”,仅一个上壳体件的加工就需要在一台设备上同时实现钻孔、攻丝,以及铣面。由于铝合金材质较轻,不需要重切削。此外,气表类产品属于仪表行业,对加工精度要求很高。最后还需兼顾批量大对稳定性提出的挑战。

  “哈斯的加工设备在铝合金这类轻切削加工上优势明显,尤其体现在加工效率上”,美国哈斯数控机床(上海)专卖店(HFO)总经理夏纯华随后表示,2013 年,特力在机加工配套方面算是刚起步,哈斯设备的高转速和快速位移切削速度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宋建光还记得当时他们进行了多个外资机床品牌的综合性能比较,“除了要为美国埃创公司开发铝合金压铸加工件,再负责把产品加工至成品以外,我们还考虑到目前越来越多的配套订单对产品结构多样化提出了新需求、尤其是外贸订单。”

  加工中心在通用性和稳定性方面的优势脱颖而出。“最后,基于性能、可靠性,以及性价比等多方面的优势,我们选择了哈斯立式加工中心 VF-2SS。”据黄保毅介绍,随着哈斯 VF-2SS 的到来,通过变换模具、夹具就可以快速、轻松实现换线生产。一下就满足了特力为埃创的配套加工。

  随着对哈斯设备的不断熟悉,特力持续挖掘生产潜力,“1 个上壳体基本 5 个面都需要加工。一开始我们在加工中心上一次加工 1 个件,后来通过优化工艺,一次加工的数量也开始增加,加工时间亦不断缩短。”包括上盖、中盖、顶盖……不同型号、类似尺寸结构的产品都能轻松加工。“而且基本上可以不停机生产,这对我们及时交付订单很重要。”

  涉足更多领域

  目前特力的工厂里,共有 8 台哈斯立式加工中心 VF-2SS,3 台哈斯数控车床 ST-10。“哈斯设备对我们开拓外贸市场带来莫大的帮助。整体的生产效率提高了不少,产品质量也得到了客户的认可。”曹壹炜说到哈斯的那种喜悦,是从心底有感而发。

  除了加工埃创公司这类仪表产品以外,特力还出色完成了不少日本客户在电信产品方面的壳体件,电器产品的上盖,以及家电类的配套产品加工等。“家电产品方面的加工以盘形件为主,譬如法兰件。通常,盘形件的尺寸大了以后容易变形,加工误差就会比较大。”黄保毅说道,如果加工设备刚性不好或者稳定性差,就很容易产生加工尺寸的变动,我们使用哈斯的加工中心就能很好地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哈斯的机床包括主轴、工作台在内的稳定性都可圈可点,从开始的加工端到完成端,表现不会出现波动。”

  值得一提的是,服务亦是哈斯设备的加分项。“从用户的角度,购买设备最根本的要求就是希望没有服务,这是最好的。那说明你的设备没有发生故障。”在黄保毅看来,哈斯的表现已经近乎接近这样的水准了。“去年 1 年,哈斯 8 台设备的维修次数仅 12 次,这其中,有一些设备已经使用了长达 7 年。通常 1 台机加工设备在 5 年左右就会进入故障高发期,我们又几乎是 24 小时不停转加工。这些表现足以令人满意。此外,平时在加工中如遇到一些问题,1 个电话便能获得快速响应。”

  2020 年,虽然遍布全球的新冠疫情爆发,但做足了“有效库存”的特力没有受到影响,这一点上,宋建光再次向哈斯竖起了大拇指,“他们的设备给我们提供了强有力的质量保证。”

  他们现在唯一烦恼的是工厂面积限制了发展。“我们已经在寻找面积更大的新基地,计划会将目前部分的生产转移到安徽的工厂(筹建),该工厂计划是现在嘉定工厂面积的三倍,这将巩固我们在现有的家电、气表、灯具行业的加工配套地位,同时也能实现我们下一步进军汽车产业配套的可能。当然,哈斯设备依然会是首选,此外,更多的自动化加工设备、机器人也将在特力的新工厂亮相,让我们拭目以待!

  杨琰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