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媒体时代提升政府公信力问题的思考

  • 来源:学习导刊
  • 关键字:政府公信力,新媒体,网络
  • 发布时间:2020-11-17 20:42

  摘要:近年来,在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公众参与国家政治的热情也随之高涨。由于一些负面信息的出现,加之政府在新媒体时代信息公开程度不够、网络舆情研判机制不健等原因,致使政府公信力面临着挑战。本文分析了新媒体时代我国政府公信力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新媒体时代提升政府公信力的途径。

  关键词:政府公信力;新媒体;网络;信息

  一、新媒体时代我国政府公信力存在的问题

  1、利用新媒体能力有待提高。新时代,网络迅速发展,网络成为政府办公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领导干部要加强与媒体进行沟通的能力,同时指出,要做好正面宣传,要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然而,一部分地方政府则在利用新媒体进行宣传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例如,部分政府在使用政府网站、微博、微信平台发布信息时,在语言使用方面缺乏新媒体的语言;在内容方面比较滞后,这不利于公众及时了解政府的执政行为和工作动态。还有部分政府为了跟上新媒体时代的步伐,相继上线政务微信、政务 APP、等新媒体平台,但是由于对新媒体的认知和理解不到位,致使在设计和使用上存在操作设计不合理,影响了政府的形象,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

  2、政府信息公开程度不够。在新媒体时代,政府要使政务处于阳光之下。我国《政务信息公开条例》明确规定,各级行政部门要依法公开政务信息,主动向相关部门和群众提供各种信息公开的渠道,确保群众的知情权,确保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了解政府的活动。但是,由于认识不到位等原因的影响,一些地方政府信息公开的程度还不够,有些信息还有够透明。部分地方政府往往视信息对自己是否有利选择性的公开,对自己有利的积极公开,对自己不利的则隐瞒。一旦发生突发事件,第一反映的大多是群众通过新媒体播报出来,而政府却在事情严重时才公开信息。众所众知,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速度特别快,一条微博几秒钟可能就会被转发几万次,如果政府公开不及时,这就影响了群众对政府的信赖,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3、网络舆情研判机制不健。新媒体时代,不同于传统媒体时代,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在网络的传播下,其曝光速度和关注度早已不可同日而语。而网络传播的声音也可能根据传播者的主观臆断歪曲事件的本质。负面信息的大肆传播是影响政府正面媒体形象的原因之一。一些地方政府在处理负面信息上能力仍显不足:面对舆情时研判不够及时,舆情处置观念落后,舆情预警工作中预见性不够,或者是即使预见了事情的严重性,但是没有相关的处理办法,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的形象。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就是缺乏相关的网络舆情研判机制,尽管有些地方政府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建立了相关监测机制,但是由于技术等原因,对舆情的研判还比较落后。

  二、新媒体时代提升政府公信力的途径

  1、推动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新媒体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了网络之中来。与此同时,公众对政府的质疑随之增多。公共政策信任危机的凸显加剧了公信力流失。新媒体时代,随着民主善治、公开透明、廉洁高效等治理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新时代,广大人民群众对政府公信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新媒体为政府创新社会管理方式、优化公共服务方式。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各级政府要转变施政理念, 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倾听民意、汇集民智、凝聚民心,处理好公众参与、信息公开与舆情管理的关系。针对当前新媒体时代网络中所出现的问题,通大力推进电子政务,优化政府服务流程,过媒体与公众沟通,让社会公众与专家参与到一些事情的决策上来,实现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的有机结合,从而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2、利用媒体掌握政府话语权。新媒体时代,打破了政府垄断媒体的局面,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网络发声,致使有些信息真假难辨。这就要求政府要充分利用主流媒体,加强对舆论引导,使主流媒体发挥重要的作用,使其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在传播社会价值观方面具有引领作用。从而使政府牢牢把握主流舆论场话语权,增强舆论掌控能力。与此同时,要充分利用主流媒体加强对公民进行思想文化教育。当前,由于网络信息传播的门槛较低,致使充斥在网络中的信息鱼龙混杂,这就要求一些官方媒体加强对公众的教育,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正能量的信息,可以通过设置政府新闻发言人的专门岗位,通过培养一批优秀的发言人队伍,储备专业人才,为“互联网+政务”模式提供人才保障,强化政府的话语权,让公民了解政府执政的过程和效果,从而强化其对政府的信任。

  3、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我国要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要求,建立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制度,确保政府行为有章可循,为提升政府公信力打好基础。一要完善相关法律和法规。国家要完善媒体发布相关法律法规,使传播的信息具有真实性,在信息公开的制度上,要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可公开的范围。对于传播虚假信息的行为要建立处罚机制,使媒体具有一个良好的环境,使政府在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二是要进一步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各级政府信息发布的前沿性、权威性,对于应该及时公开的信息要及时、常态,在突发事件发生后,政府要在第一时间主动发布信息,不能等事件已经产生广泛影响或谣言四起后再发布,避免出现被动情况。三是要完善监督制度。只有接受监督,政府才能更好的服务群众,各级政府要畅通群众监督渠道,通过网络、微信、微博等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对于群众所反映的情况要及时给予回复,争取回应最佳时刻,并掌握良好的语言交流方式,提高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

  参考文献:

  [1]鄢灵慧 王传林.新媒体时代地方政府媒体形象塑造[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19(04)

  [2]张鑫.新媒体时代政务微博在政府公信力构建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产业创新研究. 2019(11)

  [3]陶传芳 杨剑新媒体时代地方政府公信力的提升路径[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 2019(04)

  [4]靳涛. 政府公信力建设的现实困境与有效路径探析[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5)

  [5]丁夏夏.新媒体视阈下地方政府公信力提升的路径[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3)

  韩 静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