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驻马店市泌阳县石材产业乱象丛生 无序采石让绿水青山伤不起

  • 来源:环境与生活
  • 关键字:河南,地理位置,实地
  • 发布时间:2020-12-14 15:48

  河南省驻马店市泌阳县境内人文及自然景观众多,有铜山湖国家级森林公园、AAA 级铜山风景区、盘古山和鄂豫边省委旧址焦竹园。泌阳县境内花岗岩储量442亿立方米,拥有花岗岩加工企业近千家,年产花岗岩2000万平方米,产量约占河南省花岗岩总量的60%。同时,四通八达的地理位置,给石材的生产和运输带来极大便利。

  曾经的泌阳县,以远离污染、适宜人类居住而自豪。然而,由于花岗岩等上等石材储量丰富,自2005年起,泌阳县政府为发展经济,从福建、江苏等地招商引资,开发建材产品。受巨额利润吸引,本地厂商也一哄而上,各路人马大肆挖山开矿,而相关制度落实不到位和监管缺失,让绿水青山惨遭“开膛破肚”,石料机械轰鸣,道路、村庄粉尘飞扬,田野、河流成为企业任意排污的“垃圾场”……

  河南省驻马店市泌阳县的水资源比较丰富,境内河流众多,库塘密布,降水充沛。境内有泌阳河、汝河等中等河流,有大中小型水库76座,总蓄水量10亿立方米,可养殖水面12万亩。该县年水产品总量2400吨,位列河南省第一。泌阳县有耕地154万亩,林业用地面积172万亩,森林覆盖率43.3%。在石材无序开发之前,的确是不折不扣的绿水青山。

  青山已“逝” 绿水消“亡”

  自2019年9月至今,《环境与生活》记者多次赴泌阳,实地探访了三个生态环境被破坏的采矿现场,也采访了当地村民。

  今年9月20日上午,在泌阳县春水镇开发A 区,《环境与生活》记者看到,有永达石材、新有石材、徐老温石材、鸿磊石材等十几家石材厂在紧锣密鼓地生产。在距离这些石材厂不远的矿山上,大多数的机械设备停工,只有少数机械设备还在开采,据现场的工人说,这是在等待当地政府的检查,要等到检查过后再开工。

  位在永达石材场上班的村民告诉《环境与生活》记者:“我们是土生土长的春水当地人,以前我们这里的环境非常好,真是绿水青山,人们大多数出远门打工挣钱,谁也没想到家门口还堆着金山银山呢。可是,这些年地方政府搞招商引资,从福建、安徽、山东、江苏等地引来大老板开采石材,他们各自占据地盘,狂挖乱采,一下子把山挖得不像样了。山上的很多树木全都毁了,山泉水也没有了,河流也被污染了。地方政府打着发展建材行业的幌子,把矿山当成了‘摇钱树’,只管摇钱不管老百姓生活。本地开采出来的石头、板材被卖到了西安、珠海等城市,可我们就连喝口水都得提心掉胆。”

  2019年的9月20日,在泌阳县象河乡西各庄村,《环境与生活》记者看到村旁的溪水变成了牛奶色,原有的植被已被斩草除根,坡岭和山坳满目赤黄,没有修复的山壁几欲坍塌。厂区、村庄上空笼罩着烟雾般的粉尘,机器和往来重型车不绝轰鸣,令人不禁掩鼻遮耳。

  当时,有位姓黄的村民对《环境与生活》记者说:“我们象河乡至少有上百家石材商在开山取材,已经有些年了。他们开采石材时不采取任何措施,产生的污水直接流入水库。”据了解,切割石材的一片锯一年要用掉5吨冷却剂,汞和铅是冷却剂中不可缺少的化学物质。他一脸无奈地说:“这些年少说也用掉了几千吨冷却剂,到底排放了多少汞、多少铅,我们真的不知道。山泉水都挖断了,给我们接的自来水工程基本是‘聋子的耳朵——摆设’,根本没法饮用。我们下面那个水库,看着水很清,其实水是从上面矿山流下来的,水污染成啥样谁知道?”

  同一天中午,《环境与生活》记者走进杨河村村头一家小卖店里,围着麻将桌打麻将的当地妇女们告诉记者:“我们周边几个村子原先吃的水都是地下水,家家户户都打的水井,前几年被矿山污染后,地下水不能吃了,我们反映到本地政府也没人管,后来说是什么项目工程,给家家户户都安装了自来水管道,我们每家每户还都交了钱的,但没用多久,那些自来水管道就坏了,再后来就没人管了。但是,我们要吃水,要生活,只能继续用以前水井里的水,我们的水井也不深,最多也就10米左右,而那水全部都是污染过的,烧开后全部是白沫子。没办法,很多人家就花2千多元安装一个过滤器,再安装一个压力罐,从水井里把水抽到压力罐里过滤一下。也不知道这样管不管用,图个心安吧。”

  2019年10月20日下午,在西各庄村民段某家厨房里,《环境与生活》记者看到,当时的自来水工程管道,已经闲置了好久。段某说:“上面矿山流下来的污水,全都进了霍庄水库。我们村的生活饮用水多少年前就被污染了。村民反映到了本地政府,本地政府就在村旁打了水井,岗湾大队全都吃的那个水。可是,那水井从一开始就是糊弄人的,有检查的来了,管水的就往里放点水,没有检查就不管不问。直到现在,那个井的水早就没有了,而且大部分管道都坏了。当时还安装了水表,可水表安装最少有三年了,但没有一吨水进来过,只能吃自家院里打的井水。”

  只抓经济 生态文明建设流于形式

  时隔一年,也就是2020年9月20日下午,《环境与生活》记者再次来到泌阳县,当地黄山口乡火沟村的村民张某说:“我们这里青山不青了,绿水也不绿了,河里的小鱼小虾早就无影无踪了。我们村北山森林成千上万的松树被砍伐后建矿区,听说什么手续都没有,而泌阳县里现在还让石仁河村委上侯村民小组全部集体搬迁,要重点开矿。开矿的区域是刘寨山、侯寨山,这两座山可是有几千年的历史,有很多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观,没想到他们非要这么破坏掉。”

  9月21日上午,在上侯村拆迁办,《环境与生活》记者看到几个值班的乡镇干部和村干部,他们常驻这里,有的正在给被拆迁的村民做思想动员工作。从拆迁办出来后,上侯村村民侯某告诉《环境与生活》记者:“我们老百姓也不敢和你们北京来的人说什么,你们到实地一看就清楚了。就比如进我们村里的那条公路,好像还是省道,那条路有一段被运石头的大车压烂,实在无法通行了。”说到这里,侯某不乏幽默地说,“有可能算得上是中国目前最烂的路。”

  回程中,记者经过火石山水库,发现背靠水库的金山实业,这家石材场占地面积巨大,直接将污水排入火石山水库,且开采石材区域已经进入水库岸边,其开采的废石直接倾倒在水库里,水库的水面呈现乳白色,看上去十分明显。

  落实到位 胜过千言万语

  据当地政府2019年相关文件显示,随着《河南省泌阳县石材生产基地绿色矿产发展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在2019年4月22日顺利通过评审,标志着该示范区创建工作将开始进入实施阶段。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也在编制规划中,明确提出要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遵循创新驱动、高效节约、环境友好、绿色发展的原则,围绕创建国家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的总目标,对主体功能区进行优化。分别划分了生态涵养区、石材工业区、休闲生活区和绿色农业示范区,并以此提出了打造国家级石材交易中心、以石文化为特色的盘古小镇、独具一格的绿色矿山公园和环境优美、生活富裕的绿色农业示范园等4个分目标,以期通过规划的实施,为矿山环境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为石材基地产业结构升级提供技术支撑,为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提供强力保障……

  然而,一年多过去了,情况并没有什么改观。

  按照露天矿山“谁开采、谁保护、边开采、边治理”原则,相关矿山的监督和管理,理应不是这个样子。

  按照绿色矿山建设的标准,相关矿山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的力度仍远远不足。

  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水土保持方案等设计内容和批复要求,相关矿山在开展生态修复,努力恢复绿水青山方面显然并不严格认真。

  生态文明建设、人民健康、环境保护都不是儿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贵在落实。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