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向台湾客家文学发展的未来

  • 来源:创作评谭
  • 关键字:文学,创作,研究
  • 发布时间:2020-12-15 15:00

  21世纪,客籍作家依然活跃,文学作品各种主题意识的交相应用,企图找出文学在新世纪呈现的生机特点,源源释出族群“和而不同”的讯息。而高科技文明在台湾岛上展放炽热,人们追求“轻薄短小”的感受,亦颠覆着传统文化的诉求。文学作品世俗化、商业化的走向,让人眼花缭乱。号称为“社会最后一道良心”的文学,不得不以社会批判及教育的重建作为深耕的目标,继续刻画崭新而独特的局面。

  新近客家文学创作与研究渐趋成熟,在台湾丰富多元的文学艺术创作领域,艺文社团也为客家文艺吹响了号角,显示客家文学蓬勃发展的未来。社团积极搜集历史文献资料、传承客家语文教学、报道客家文学发展,来展现客籍作家的多元作品风貌,给后人提供研究参阅资料,以作为台湾客家文学史的一项见证。

  客家文学的创作与研究,牵涉到文艺学、社会学、民俗学与历史学的领域,规模庞大。经过数百年来的不断迁徙,台湾客家人终于落地生根于斯,如何应用文学的手法来描述现代客家,如何用文学的思想来解析客家,相信是许多关心客家文学走向的人士关切的问题。

  至于能够坚持使用客语创作诗文的作家,在客语文学创作、教学领域持续耕耘,用客语创作出有感情、有思想的文学作品。客家话不单是生活话语,更是教学用语、知识用语、文学用语。推广这种理念给社会民众认识、认同,并希望开展客语应用层面的普及,延续并创新母语文学与文化。

  在多元族群文化的台湾,包容与尊重其他族群是现代人的基本素养;而认识与传扬自己族群的文化,则是客家文学工作者无法避免的职责。当客家人懂得珍惜自我的文化传统并予以发扬光大,当客籍作家们回归文化母体,为自己族群立场发声,客家文学才有其意义,也才可以对新世纪的台湾文学注入活水。

  参考文献:

  1.[1]黄恒秋:《客家书写—台湾客家文艺作家作品目录》,爱华出版社,2001年。

  2.[2]黄恒秋:《台湾客家文学史概论》,爱华出版社,1998年。

  3.[3]黄恒秋:《台湾客家文学史概论》。

  4.[4]台湾客家笔会成立于2010年,创会理事长黄子尧(笔名黄恒秋),以联络客家诗人作家、鼓励客语文学创作、交流文艺活动为成立宗旨。

  5.[5]黄子尧:《客家民间文学》,爱华出版社,2003年。

  6.[6]彭瑞金:《台湾新文学运动四十年》,台北自立报系出版社,1991年。

  7.[7]彭瑞金:《台湾新文学运动四十年》之论述。

  8.[8]参照Sow-Theng Leong,Migration and Ethnicity in Chinese History:Hakka,Pengmin,and their Neighbors, p.63, SMC Publishing Inc., Taipei, 1998.

  9.[9]张典婉:《台湾文学中客家女性角色与社会发展》,世新大学社会发展所论文,以及罗烈师之导读(哈客网/学术研究馆/成果论文/论文导读)。

  [作者单位:台湾客家笔会。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客家民间文学学术史研究”(17BZW037)阶段性成果]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