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转变教育观念在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重要性

  • 来源:素质教育
  • 关键字:基础教育改革,教育生态,教育观念
  • 发布时间:2020-12-19 16:23

  【摘要】教育关乎一个国家的兴衰,同样影响基础教育改革的因素也很繁杂,诸如教育的背景,理念,国家政策,课程文化设定等。

  基础教育是教育体系的基石,也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对提高整个民族素质、培养各类人才,实现中国梦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教育是培养人才的社会实践活动。“基础”,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从教育体制上说,基础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阶段;二是从人的发展方面说,基础教育是每个社会成员获得社会生存与发展,应当接受的最基本的教育。 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将"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作为战略重点,这既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势下 ,对人们追求社会公平与和谐的回应 ,也是有特色社会主义基础教育的内在要求。

  教育的基本规律有两条:一是必须遵循和处理好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关系。落实到基础教育上来 ,处理好教育与杜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就是要求基础教育发展既要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又要根据不断变化的要求作出适时的调整和改革。二是必须遵循和处理好教育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基础教育改革必须正视中国的现实国情,为此要做到以下方面:

  第一 ,基础教育改革要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 ,因地制宜 ,分类指导 ,而不能一刀切。中国地域广大、各地区教育问题差别巨大。要根据实情,走兼容的道路

  第二,吸收国外的先进理论必须择优。虚心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先进的教育理论与成功的教育实践 ,推动了中国教育的发展,中国对国外理论的吸收借鉴应是一个择适而从、研究消化、取其精华的过程 ,而不能简单的“拿来主义”。

  第三,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必须立足本土。中国基础教育的特色也是世界公认的。即使在基础教育改革呼唤教育新观念的今天,扎实的学科专业基础依然是我国学生的一大优势。因此 ,我们不能脱离中国的现实而盲目地谈理想化的教育 ,相反 ,必须从民族传统的根基出发去构建新世纪基础教育发展的蓝图。

  由于在教育一线工作的教师,自满、守旧心理是导致转变观念困难的根本原因。形式化的培训是导致不能转变观念的直接原因。培训是领会新课改精神、诠释倡导者意图、组织宣传发动的最佳途径。可是,由于参训人员层次单一、培训过程形式化、阶段性培训运作缺失等原因,导致对新课改精神理解的缺位。

  综上所述,转变教育观念要从理论学习和教育实践两个层面着手,具体策略如下:

  加强培训管理,促成教育者对新课改理念的心理认同。首先,参训人员层次要全面、范围要广。不能只侧重对一线教学人员的培训,对管理者、培训者的培训也由为重要,他们直接关系到对新课改的指挥和保障,关系到新课改理念能否被正确、深刻地阐释和传播。此外,也不能忽视对教辅、后勤人员的培训,他们也是化解社会压力的一支生力军。只有统一认识,才能聚成一个力量核心,为新课改创造有利的业内环境。其次,增强教师参与新课改的自觉性的指导原则是:有破有立,破立结合。其实际做法是先改变教师对传统教育的看法,对教育的历史和现实进行剖析和反思,这种剖析和反思立足于现实教育实践;进而阐释新课改的理念,这种阐释的根基源自对现实教育实践的观照。这就要求培训人员有精湛的理论素养和宽厚的实践基础,能深能浅。为此,培训者要清楚培训是为什么、干什么、怎么做等问题,这些问题既有培训者的思考,更多的是要收集一线教师的意见,只有理论结合实践,实践归位于理论,才能帮助教师处理好上位理论与下位实践的关系,让教师得到他们想要的,使理论不再抽象。再次,培训要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定期培训要侧重阶段性总结和反馈,介绍经验、纠正重大偏差;不定期培训要侧重及时解决新课改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要为纷繁复杂的教育实践活动提供及时、准确的理论支持。

  由于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多元化与一体化的矛盾与冲突影响着我国政治经济的发展,因而,随着全球多元化教育的实践与发展,民族教育的研究备受关注。民族教育改革是民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解决民族统一和民族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民族教育课程改革中,在传播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也要适当讲授以主体民族为主的各民族共同的文化因素。民族教育不但要考虑主体民族为主的统一国家的发展和需要,同时还要体现少数民族特色,适应少数民族的文化环境和发展需要。

  基础教育是塑造一个人的未来,培养国家建设接班人的黄金阶段。是整个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改革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这是我们共同的初衷与目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