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未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赋予了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会展业新的使命,让我们对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会展业的发展有了新的思考。
个人认为,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会展业将呈现以下新的发展特征:
一是疫情使云上展会发展机遇提前。在疫情防控的背景下,“云上展会” 和“实体展+云上展”的新业态加速形成和发展。以东博会为例,习近平主席和8位外国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在开幕大会发表视频致辞,5位东盟国家议长通过视频连线参加会议,打造了“云外交”高层对话新平台;我国领导人和11 国驻华大使线下出席,实体展有1668家中外企业参展,云上参展企业1956家,举办154场线上线下经贸活动,为国内外客商促成了3000对精确配对。这种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的形式,取得了单纯的实体展或单纯的云上展不能达到的效果。
二是云上展会的会议效果好于成交效果。展览是一个体验性很强、注重面对面沟通的行业,云上展会因缺乏面对面的沟通和现场体验感,因此无法达到实体展的经贸成交效果,而云上会议以思想交流为主,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今年东博会举办了云上会议40场、云上对接推介活动30场。其中,8个部长级论坛分别有我国和东盟国家的商务、卫生、工信、科技、央行等部长级官员视频讲话,发表了一批合作倡议。中缅、中菲、中泰三场建交纪念活动、东盟各国推介会、东盟国家产品直播推介会等活动均取得较高的注重度和观看量。例如,东博会投资合作圆桌会,一场活动就有8位中外部长级官员云上讲话,线下参会人数虽不到50人,但线上有6.5万人观看,引起企业广泛关注和热烈反响。马来西亚产品直播推介会观看人数达到21.45万人,也起到了良好效果。
三是疫情使会展业提质升级的步伐加快。一方面,智慧展会、智慧场馆将加快建设,更好地适应线上与线下的对接,更好地打通主办方、展商、观众的服务全环节。另一方面,战略研究、顶层设计、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等方面的能力建设将更加受到业界的重视。特别是如何危中求机、如何根据“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来调整战略方向,将成为会展业在提质升级中需要思考的问题。
关于步入新发展阶段的会展业,我愿分享自己的几点思考:
一是把握新常态,找准新定位。“实体展+云上展”有望成为会展业的新常态。
二是构建新的展会价值链,捕捉线上线下融合新商机。“实体展+云上展” 的模式突破了时间、空间、规模的限制,把更多的客商吸引到线上线下展会活动中,展会价值链也从线下延伸到了线上,展客商参展参会的成效在线上得到延续和放大。由于实体展和云上展是有机融合的,展会价值链从线下延伸到线上后,会进一步从线上延伸到线下,即线上达成的合作,最终会转变为线下的具体执行,实现线下效益的增值和变现。因此,主办方和服务商应主动为客商设计线上线下联动的经贸行为轨迹,构建新的展会价值链,让客商从中获得更多收益。
三是转变思路,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主办方要加强策划,紧扣扩大内需战略和扩大开放战略,围绕产业链供应链的重构,深入调研分析,优化旧题材,发掘新题材。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