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的有效教学
- 来源:基础教育(教学)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中考,历史,课堂教学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01-30 14:46
随着中考历史的题型变化,初中历史课堂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要想更好地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与爱好,就对初中历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举例来说,要求培养学生在最大程度上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一、当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行为
(一)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主要指的是教师通过对有效的教学方法的应用,帮助学生在知识掌握方面具备较之前来说更为有效的方法,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知识由少到多,由不会到掌握的情况。这一点有效地实现了初中历史课堂中的教学行为,帮助学生实现了个体的适应与不断反思。其中,教学的开放性是指方式灵活,情景有趣,问题富有弹性的教学模式,这一点的内容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历史兴趣,激发其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
(二)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必要性创新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行为,不单单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在当前初中历史课堂中应用有效的历史教学行为,不单单能够有效地提高历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更能有效地提升初中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与此同时,还能够为初中历史教学的发展与进步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自身的个人修养与爱国情操,以及正视历史的能力。
二、提升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方法
(一)营造积极的历史课堂气氛初中历史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务必要针对所教年段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来制订相适应的学习办法与目标。之所以这样做,主要原因就在于,这正是历史教师取得关键性教学成果的重要因素。因而,教师一定要保证自己已经将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进行了完整的讲授,从而指导学生掌握更多相关的知识与能力。
(二)优化历史课堂的教学方法为了能够更有效地活跃课堂上的学习气氛,教师可以认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能够有效地优化教学效率。举例来说,当历史课上讲解到南京大屠杀这个历史事件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于已有的多媒体视频文件将当时的战争场面展现给学生看,这样更具感染力。再比如,当历史课讲解到李鸿章这位人物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场辩论比赛,引导学生将自己对李鸿章的不同见解与看法表达出来,等等。这些方法可以让学生自行收集相关资料,有效地拓展了相关的历史知识。
(三)整合初中历史教材学校在编制历史教材的过程中,编撰者应当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确立清晰的编写思路和历史体系,提出具有发散性思维的课后思考问题。还应当综合考虑学生的认知、学习能力和心理特征等因素,对历史教材进行系统整合,做到时效性和客观性的统一。也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将回顾历史环节与热点结合,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提升教学效果的三个抓手
(一)认真研读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
新课程强调要注重三维目标教学效果。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要力求做到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有机结合。“三维目标”是新课程的“独创”,是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体现。为了培养学生们的历史综合素养,贯彻素质教育理念,教师要在开展教学之前认真研读教材内容,并设计出教学目标。明确的目标能够指引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当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时,他们自然会使课堂教学环节进行得更具逻辑性。学生们也能对历史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吸收过程。例如,在学习“新文化运动”一课时,教师要提前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找到其中的重难点内容。接着,教师要对学生们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要能够看到八年级学生正处于一个思维逐步活跃的阶段,他们对新知识充满了浓厚兴趣。然而,他们对于一些理论知识的把握还不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多进行启发和引导,促使学生们能够多角度地认识历史。然后,教师再据此设计出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们能够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和活动基地有所把握,同时能够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并探究新文化运动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对材料进行分析和解读,并设计出相关问题,以提升学生们阅读、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们热爱祖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感。在明确目标的指引下,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工作会开展得更加顺畅。
(二)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时代是发展和变化的。教育教学也应该不断注入新的血液。只有创新和发展,才能够促使学生们不断接收新鲜的知识理念,从而使历史学习活动更加高效。对此,教师要能够保持不断学习的心态,并跟随新课程改革方案的引导,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保持与时俱进的心态,切实把学生们的知识需求放在首位,发挥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并结合现代先进的网络技术手段,通过教学设计,将多媒体计算机处理的音频、视频、动画、图像、图形以及文体等各种教学媒体信息应用到课堂教学过程中,使学生通过人机交互完成操作,不断扩充教学资源,促使学生们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吸收到更多和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加深学生对历史的认知,使其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历史课堂中来。为了保证教学内容的精细化,使学生们能够通过课堂活动对历史知识进行相应的延伸,教师可以采用微课教学法,来培养学生们的综合能力。微课教学时长较短,一般控制在5~10分钟之内。这样,教师便于精简教学内容,也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三)注重正面评价学生,增强其学习信心
历史知识浩瀚广阔,内容丰富多彩。学生们在面对浩瀚的历史知识时,很容易出现混淆,从而产生抗拒心理。因此,教师要注意对学生们进行正面评价,促使学生们能够不断获得参与历史课堂的信心。正面鼓励可以来自于学生们学习的方方面面,如学生们的课堂表现。当学生们能够积极配合教师,踊跃回答问题、参与课堂活动时,教师可以对学生们的表现及时加以鼓励。正面鼓励还可以来自于学生们的课后作业和课堂检测完成情况,或者是阶段性考核时学生们所取得的进步。总之,当看到学生们有良好表现或者进步时,教师要看在眼里,并及时对其进行正面评价,让学生们可以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注,从而不断树立学习的信心。总而言之,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不断创新教育策略,融合当代教学新理念,引导学生们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带领学生们去感受历史知识的魅力,促使其增加对历史学科的探究兴趣,从而有效提升其历史核心素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