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鲸落

  南海中,一头鲸停止呼吸,但它的眼睛里仍有对海洋的眷恋。

  这时鲸的体内仍有大量鲸脂,所以那庞大的身体只能先漂浮在海面上,直到鲸脂分解后才开始下落。

  与此同时,微生物已经从内部开始分解鲸的身体组织。这让鲸的体内渐渐充满了气体。这些气体将进一步延缓鲸下落的速度。

  第一阶段:移动清道夫阶段

  当鲸开始缓慢下落时,就开启了鲸落的第一阶段——移动清道夫阶段。在这一阶段,鲨鱼、七鳃鳗和盲鳗等“食客”将吃掉鲸身上的大部分软组织。

  嗅觉灵敏的鲨鱼隔得老远就能闻到死亡的气息,所以它往往是最先赶到的。

  七鳃鳗和盲鳗到得稍晚,占据的位置却很好。它们通常会直接住进鲸的身体里,因此吃的时间也会比较久。

  这一阶段之所以被称为“移动清道夫阶段”,是因为“食客”们往往吃饱了就离开,不会做长久停留。在“一众食客”享受美食的同时,鲸仍然在缓缓下落。

  一般来说,一头鲸的平均体重在40吨左右,其中90%都是软组织。移动清道夫每天能吃掉40~60千克的软组织。按照这种速度,一头5吨重的幼鲸能供养它们4个月,而一头35吨的大型鲸则能让它们饱餐1~

  第二阶段:机会主义者阶段

  第一阶段接近尾声,移动清道夫开始陆续退场。

  一群螃蟹悄然进驻,一进场就埋头大吃。它们是第二阶段“食客”的先遣队。当然,有时候先遣队不是螃蟹,而是其他海洋动物。

  移动清道夫退场后,鲸落就成了一些小型无脊椎动物,特别是多毛类和甲壳类、软体类动物的天下了。

  这时就正式进入了第二阶段——机会主义者阶段。

  此时鲸的身体已经被啃食超过90%,剩下的大多是鲸骨。食客们看中的是鲸骨中的油脂。它们一边进食,一边大量繁殖。

  吃骨虫弗兰克普莱斯和吃骨虫罗宾普鲁姆斯就是这一阶段的重要食客。它们把根牢牢扎进鲸骨深处,吮髓吃骨,绝不放过一滴油脂。

  这一阶段的“食客”还有大家熟知的海葵、章鱼和贝类等。

  虽然第二阶段的食客数量众多,但是一座鲸落仍足以支撑起整个小型无脊椎动物群落。这个阶段将持续3~4年。

  第三阶段:化能自养阶段

  当这些小型无脊椎动物再也无法从鲸骨上找到油脂后,鲸落就发展到了第三阶段——化能自养阶段。

  庞大的鲸骨中,储存着以矿物基质形式存在的脂类。这是厌氧细菌、化能自养菌等海底微生物的最爱。

  厌氧细菌会进入鲸骨,吮吸鲸骨中残余的营养物质。它们还能利用溶解在海水中的硫酸盐生产硫化氢——一种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

  化能自养细菌则会将硫化氢转化为身体所需的能量,并以此来养活和它们共生的海洋生物。深海中的生命便是如此延续着。

  海底微生物得花费几十年时间,才能将这些脂类完全分解。

  第四阶段:礁岩阶段

  第三阶段结束后,单从食用的角度来说,鲸落已经没有太大的价值了,但是它的使命却远远没有结束。

  当鲸骨成为藻类、珊瑚等海洋生物的栖息地时,鲸落就进入了第四阶段——礁岩阶段。

  庞大的鲸骨化身为礁岩,海藻在上面蔓延,珊瑚在上面生长,天长日久,鲸骨就变成了一座庞大的深海迷宫,为深海生物提供庇护。

  许多蠕虫和甲壳类、棘皮类动物都是这里的常客,就连可爱的小海龟也会来这里休憩呢。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