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文明城市背景下利用“地摊经济”拉动经济内循环路径探析
- 来源:公司金融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经济内循环,地滩经济,文明城市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03-24 20:30
摘 要:面对全球百年不遇的大变局,中国紧抓危中之机,大力开展经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经济发展总方向:要形成以经济内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当前要在文明城市建设中抓好“地摊经济”,促进经济内循环。
目前,中国经济进入以经济内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特殊时期,经过一段时间的自力更生和奋力突围,我国经济得到一定程度的复苏。由于特殊情况下,以前外出打工的人中有很多不再远行,选择在家乡附近的城市谋生,地摊经济成为他们的主要生活来源,当然,在文明城市建设过程中,对于地摊经济需要规范经营,合力促进经济内循环。
一、在文明城市建设中抓好“地摊经济”的现实意义
最近几年,不少城市一直在进行文明城市创建工作。2020年6月1日,李克强同志在山东烟台考察时表示,地摊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中国的生机。地摊经济是指通过摆地摊获得收入来源而形成的一种经济形式。在当前全球经济背景下,重启地摊经济对于缓解就业和经济压力,具有立竿见影的现实意义,尤其是适用于低收入家庭的扶贫方案。实际上,在露天的环境下摆摊买卖,既灵活发展了经济活动,又避免了在室内聚集带来的不确定风险。5月27日,中央文明办明确指出,在2020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不再将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的内容,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在恢复经济社会秩序、满足群众生活需要的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二、文明城市建设要重视“地摊经济”的促进内循环作用
(一)地摊经济在现阶段具有积极的作用
一方面,可以补充就业机会,增加百姓收入。地摊经济是全球经济大变局这个非常时期保障就业的有效手段。另一方面,可以提升人们的购买力,拉动了消费,促进经济内循环。由于没有店面租金的附加值,地摊商品的价格可以卖得更低,人们也就舍得花钱,花得开心,资金在人与人之间流动起来,帮助了企业去库存、促发展、保税收,各取所需。
(二)文明城市建设需要应对好“地摊经济”的考验
2020年是一些城市力争全国文明城市的决胜之年,城市居民要力求验收成功,以助力高质量大城市建设高歌猛进。前些年,从市容整洁、环境卫生等角度来看,由于地摊经营人员的无序流动性比较难以管理,对交通和环境带来脏乱差的负面影响,一些地方在进行文明城市升级过程中进行了禁止。但是,现在为了应对外部经济形势的影响,发展“地摊经济”成为一种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当然,文明城市建设也要经受住地摊经营方式的考验。摆摊经营模式能够发幅度降低经营成本,人们像改革开放初期下海一样,八仙过海各显身手,多样化进货,帮助中小企业消化库存,拉动消费,增加就业,促进经济。有了资金以后,人们又可以面貌一新,让城市重现生机和活力,增强了经济发展新动能,提升城市文明水平,把“中国式地摊”管理成为中国特色文明城市里靓丽的风景线。
三、实现“地摊经济”与城市文明互利发展促进内循环的对策
(一)划片经营
为了不影响市容,尽量避免脏乱差的现象,有关部门正在指定合适的地方和时段,引导规范人们有序地进行地摊营销。这样既搞活了经济,又不会影响文明城市的建设升级。重启“地摊经济”也是对城市文明建设的一种考验,是城市综合治理能力与治理水平面临的特殊时期的管理难题。规划一定范围,制订相关标准,对地摊经济进行灵活的人性化管理,使之在不影响南阳高质量大城市建设的前提下,让地摊经济与文明城市建设和谐共存。
(二)热心互助的干群关系也是城市文明的要素之一
致力精准脱贫的工作人员也可以积极帮助贫困地区把滞销的农产品销往城市,如提供交通工具、联系销售渠道,或者帮助摆摊设点等措施,以化危为机,形成特殊时期的振兴经济新潮流。
(三)文明经营地摊经济,高质量规范管理店外用餐
文明城市需要文明经营。要精准有序放开“地摊经济”,稳就业、保民生。相关部门要秉持“放开不放任,便民更为民”的原则,结合本地创建文明城市工作要求,落实商户门前责任,在经营管理秩序和环境卫生保持上下功夫,研究制订出更符合本区域实际的“地摊经济”发展标准和规范,让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一些餐店把餐桌摆到门外,或是使用流动餐车,引来众多百姓就餐,市民既可纳凉,又可观景,空气质量好,食客心情好,也大大降低了病毒因环境密闭而传染的风险。当然,也要规范用餐,人员间隔不要太近,餐具消毒,公勺分餐,或用一次性餐具,没有条件的凉食,就先在餐具上套上食品级的塑料袋再盛放食品,要尽量少说话,餐前餐后口不离罩,不要随地乱吐乱扔,垃圾及时归位。这样在露天餐桌上享用美食,亲朋好友聊天小聚,其乐融融。规定小摊主保持摊位区域卫生,收摊时,要自觉把清理地面,不要影响城市文明形象。同时,在交易过程中,不要用大喇叭吆喝,影响居民休息,注意文明经营,语言态度行为上防止粗暴欺霸经营现象。用管理和服务引导商户摊贩文明经营、诚信经营,共同维护好市场周边环境卫生和公共交通秩序,既给市民生活带来便利,又不影响城市文明质量,使地摊经济与文明城市相得益彰。
(四)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实现“地摊经济”的改造升级
时代发展了,地摊经营也具有了数字化特征。在支付环节,很多摊主不再用去什么批发市场进货,直接通过网络在阿里、京东、苏宁等网络平台上下单,就可以很快收到自己想要的地摊售卖商品了。至于买卖本钱,阿里巴巴在5月29日已经发布了地摊经济扶持计划,在1688网站上推出“地摊批发专区”,提供超过700亿元的免息赊购,为摊主们提供进货和经营支持。苏宁也推出“夜逛合伙人”地摊夜市扶持计划,推出20亿元夜市启动资金低息扶持计划,为地摊夜市经营者提供资金支持。人们在地摊经营过程中也引入了数字化技术,有些人在展示摆出的地摊现场,加上网络直播,通过抖音、快手等自媒体平台,为地摊带货,提供地上与网上销售的双向切换,实现从传统地摊到现代地摊的改造升级,地摊经济数字化使销售更便捷,也增加了赢利。这种“地摊+直播”模式,用直播把客户获取渠道从地摊拓展到了网上,给线上观众在现场展示地摊商品,也把地摊时间延伸到线上客户空闲时刷机的时间进行线上购买。使地摊经济演变成线上线下热火朝天欣欣向荣的特殊经济条件下现代化的新风景线。人工智能技术在地摊经济中也闪亮登场。有些摊主已经把娱乐机器人放到地摊上充当销售客服,买东西时可以直接与机器人交流。
(五)把“地摊经济”搬到车轮上
现在很多家庭已经有小型燃油汽车、小型卡车或者电动汽车,去摆地摊有些是为了缓解当前一时的经济困境,这些人就可以把地摊商品搬到自家的车上,可以“滚动经营”,去宣传发动人们贷款购买没有污染的3、4万元的电动汽车,在市内安装更多的充电桩,让车轮上的摊主把后备厢当作商品柜台,还可以顺便带动一下国产汽车的消费。
车轮上的“滚动地摊”有一个好处,能够方便地在车上准备垃圾盛装工具盛放垃圾,收摊后驱车很快就能各自把垃圾送往指定地方的大垃圾桶内,在地面上不留不文明的痕迹,这样有利于文明城市的建设。
(六)借鉴国外摊位卫生处理的经验
在日本,每个摊们的卫生都是独立负责,包括顾客食用产生的垃圾,也需要放置在售卖的摊位前。待一天营业后,商贩会把垃圾进行统一分类,再交给前来收集的垃圾车,最后再对自己所在的摊位进行清理确保卫生。对于地摊经济,我们市民也要提高自身素质,自觉服从卫生管理,大家一起努力,做到既搞好“地摊经济”,又不影响城市文明面貌和形象。
(七)增加就业岗位
在成都,由于允许设立临时占道摊点2000多个,允许临时摆在店门外的摊点17000多个,允许流动经营店20000多个,增加了8万多个就业岗位。随着这些人员薄利多销带来丰厚利润的吸引,会有更多的人为了养家糊口进行地摊就业,成就一个热火朝天的火爆行业。以往人们找工作,年龄老的、行走不方便的、学历低的、没有本钱的等等都难以正式就业获得收入,现在“地摊经济”松绑了,这些人都有了挣钱的正当渠道,加入地摊行业,小本钱小买卖,大本钱大买卖,没本钱可以找来资助赊账进货、低息贷款进货的,解决了眼下经济紧张的难题。
(八)“地摊经济”时代的城管要温和管理
以前,因为追求城市的外在文明,一些小摊小贩与城管每天都在上演着猫捉老鼠的游戏,斗智斗勇,现在“地摊经济”松绑了,城管的面孔也变得更加温和,甚至有人在网上叫着“城管喊你摆地摊了!”城管也在大帮着老百姓稳就业、稳经济,解禁地摊经营,让城管变得非常可爱。这也是文明城市管理的人性化升级转型的一种措施,从可能暴力执法的城管治理方式,转向执行党的新政策、新指令,引导人们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灵活进行地摊经营。当然,为了保证城市的文明形象和卫生环境,制订规则,对于乱扔乱倒、乱吵闹的严重影响城市街道卫生和百姓团结的摊位经营者,城管也是可以笑眯眯地对其罚款,或者劝其撤离摊位的。
四、结语
尽管摆设地摊不再纳入文明城市的标准,但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让“地摊经济”与城市文明建设和谐共促经济内循环良性发展,使内循环这个主力为中国经济复苏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挥强力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许浩.大城市容得下“地摊经济”吗?[J].中国经济周刊, 2007(12):26-29.
[2]张广辉,给予城市“地摊经济”生存空间[J],辽宁经济,2007(09):15.
[3]张森林,解决就业问题不妨解放地摊经济[J],今日新疆,2009(06):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