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涨价的利空下 暖通厂商已经迈向结构性增长?

  • 来源:热泵
  • 关键字:原材料,结构性,春节
  • 发布时间:2021-05-06 15:15

  春节假期期间,海外大宗商品价格普遍上涨,其中作为暖通行业主要原材料之一的铜自从去年三月底以来强势运行,接连创下新高,2021年2月19日,沪铝主连以64320美元/吨收盘,实现七连涨,国内电解铜现货价格达到63480美元/吨,均创下过去八年来的新高,而受到原材料成本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从去年年底开始,暖通主机厂商、压缩机生产商、配件商都不约而同的发布了涨价通知,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一次涨价是暖通行业全产业链的涨价,同时,根据各财经研报来看,2021年原材料的价格将会短期内继续维持上行趋势。

  不同于铜铝等原材料价格短期内仍然会保持上升态势一样,在涨价这个大利空下,对于暖通行业来说,2021年又会呈现一种怎样的态势?是否迎来连续下滑后的反弹?抑或是如好事者所说的“2020是过去十年最好的一年,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

  但首先一点我们可以确定的是由于原材料上涨、人工成本上涨、物流上涨等综合成本上涨带来的全产业链涨价会倒逼整个行业进入一个真正考验厂商内功的竞争周期,在竞争越发激烈的当下,各厂商的利润率在不断降低,涨价,有利于制造企业改善经营结构,重塑价格体系,再明确的说,这次的价格上涨对行业内的影响是比之前更有重大意义的,不仅是一次考验,也是对各厂商的历练。

  但就算是在涨价这个大利空下,也要辩证的来看,原材料价格上涨对下游企业价格上涨有传导机制,但同时也会加剧下游企业更加两极分化,原材料等成本的上涨,对于行业中的中小微企业来说,确实是一个很大的利空,因为成本的上涨带来的是对于中小企业利润空间的压缩,但对于大企业来说,价格上涨这是一个可以获利或者说是无需过多担心的点。具体来说的话,从采购形式来看,中小企业的原材料采购方式就显得比较粗放,基本上都是现用现买,而反观行业中大企业的采购模式来看,其原材料采购具有明显的期货属性,通俗来说就是没有商品也可以先卖,不需要商品也可以买,更具体一点,一大企业在采用提价这个措施之后,虽说在短期内成本上涨幅度会高于提价幅度,但在成本上涨幅度缓慢时,产品的价格却依然上涨,这样一来,大企业就完全消化了成本的压力,这样一来,两者的成本差距就显示出来了。

  并且在产品同质化已经很严重的暖通行业来看,大企业的产品拥有更高的抵抗风险的能力,大企业是凭借着更整体的方案、更先进的设备、更优质的服务来获得利润,而中小企业却是靠着价格、市场响应来抢占中低端的市场,从这一点也就是可以看出,大企业在成本消化方面有着更好的抵消方法,而中小企业或许只有涨价这一条道路。

  同时,当前对于暖通行业的领军企业来说,已经具备应对原材料上涨的综合调节能力,也具备对原材料上涨的议价能力并且具备下游产品的定价能力,其自身可以通过不断的推出产品迭代来推高售价,而且从对品牌的影响来看,也可以发现大企业的成本转嫁能力相对中小企业更强,这一点可以从率先发布涨价通知的企业看出。具有优势的企业可以继续将上游价格和成本传递到终端或者通过自身在产品设计和质量上的创新优势抵消成本上升的影响。但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影响和挑战会更大,暖通行业的结构性增长已经开始。

  并且从横向来看如果一个企业在经营或者是技术层面领先于同行,那么它将在转型升级上取得领先;纵向来看,暖通行业的产业链也是如此,在产业链条上的每一个企业,谁先进行转型升级,谁就能在未来的发展中亦或者增长速度上取得更有利的位置。

  各企业虽说发布了一些涨价通知,但艾肯网从终端了解到,经销商虽然涨价,更多的经销商认为,此次涨价对于一线的经销商来说可以说是有利有弊,一方面为了吸引消费者,扩大自身在市场上的占有率,各大品牌都会在适当时机进行优惠活动,而且通过成本上涨和优惠活动的对比,对于吸引消费者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手段,另一方面如果涨价不断,会产生对于消费者购买需求的抑制,不利于市场的稳定发展。

  原材料涨价,给上游公司带来利润提升,下游公司则面临成本上升,暖通行业结构性增长已经显现,而随着大企业竞争优势的进一步扩大,对于中小企业的倾轧将会更多,随之而来的就是行业中一直所说的“洗牌”,而且有可能会是整个产业链下游的洗牌,可以预见的是在2021年的行业竞争中,会有很多品牌将被淘汰出局,并且价格恶性竞争的局面还会继续。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