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团方法
发文件组展:此类文件由上而下,提出组展的具体要求,包括分配展位面积,指明到会企业及其展品,说明联系方式、参展费用来源等。如果是中央部委参与主办而且主导的展会,其发文至各省(市、自治区)政府的对口部门。如深圳科博会一直由科技部发文组展。省市一级政府主办的展会,省政府可发文要求省内各地政府组展;市政府可发文要求市内各区/县政府组展。接到上级文件的下级政府或部门,根据通知要求落实本地组团工作事宜。明确参展企业及其展出面积、参展形式(包括提出特装展出、组织配套活动要求),是落实组团参展的重点工作。
政府展之间相互组展:旅游展堪称典型,各省市组团相互参展,且互不收取展位费。
协会代为组团:由于许多政府展需要常年组团,承担组团任务的政府部门为减轻自身负担,将组团工作委托协会、商会代行。
财政补贴参展:政府组团大多有资金支持。其来源分为两方面,或是办展方提供免费展位,或是组团方补贴参展费用。
弊分析
政府组团参展好处明显。在短时间汇集展商资源,并形成办展规模,这一优势恐任何组展方式无法比拟。此举对于新展特别奏效,尤其是首届规模要达 5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展会。组团参展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集中展示一个地方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和产品,有利于推广地方特色。
同时,应看到组团参展的弊端。在展商方面,企业受命参展,因非自行选择,故而积极性不高。所去展会皆为政府展,多是综合性消费展,企业在展会现场见到的多是普通市民,而非专业观众尤其是买家,对于开辟市场、拓展客户关系意义不大。在政府方面,常年承担组团的商务、经信、文旅等部门,须付出大量精力操办,会影响其他政务的实施。财政需要大额资金投入,长此以往负担不轻。在展会所在地,政府的接待费用支出也不是小数目。
团参展导致的深层次问题,更需要关注。一个展会如长期依靠政府组团参展,其结果是:展览范围设计无从规范(只能按团组分地域设置展区)、观众无从聚焦受众、项目经营的市场化无从突破。目前,国内这样的政府展不在少数。这种热衷于现场展销的展会(主办方的错误定位),致使观众老龄化且高龄化(90 后习惯于线上零售),“展虫”扎堆贩卖假冒伪劣产品已成痼疾!在展会现场,高龄老人行走跌倒致伤,导致司法纠纷的事情并不鲜见。我想,这种结果不应是政府办展、促进产业发展的初衷吧。
改革建议
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对于政府组团参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促使政府展向专业展方向转型,将B2C的项目提升为B2B项目。杜绝“展虫”,不让假冒伪劣产品充斥政府展。
二是,按地域组团参展,一般不超过三届,之后调整为按专业组团,如按食品、机械、高新技术等垂直领域组织企业参展。广交会就曾经历过这样的调整。进博会已经分为七个展览版块。
三是,不搞免费参展,或者将财政资金补贴组团限制为三届。主办方应以专业展的品质吸引展商付费参展。
四是,主办方要选择品质良好、富有经验的展览公司操盘展会,以减少政府精力的投入,降低行政成本。此举也将有利于政府展的市场化、专业化转型。
五是,重视企业参展诉求,将专业观众邀约作为展会营销工作的重点,切实为参展客商提供优质服务。进博会、广交会邀约专业观众的经验应该推广。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