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磷化集团:创新技术 转型升级 走出矿产开发复垦新路子

  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南磷化集团”)是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总部位于美丽的滇池之畔——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1965年始建矿山,经2001年12月改制后设立集团公司,前身系昆阳磷矿矿务局和云南磷化学工业(集团)公司。作为中国现代化露天磷矿采选基地,云南磷化集团通过了国家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能源管理、测量体系、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是集地质勘查、矿山设计、矿山建设、技术研发、磷矿采选、磷化工、育苗育种、仓储物流和多经商贸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安全标准化一级企业”,拥有昆阳磷矿、海口磷矿、晋宁磷矿、尖山磷矿4座大型矿山和2套大型磷矿浮选装置、5套磷矿擦洗装置,磷矿产品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达15%左右。

  多年来,云南磷化集团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推进绿色矿山、和谐矿区建设,在矿山开采基础上,从立地类型、覆土技术、植物的种植方式与保肥保水技术措施、覆土稳定性、保肥保水性、植物群落生长状况等方面开展研究,建成了行业内具有示范作用的绿色矿山基地,在资源综合利用、科技创新、环境保护、企地和谐共建等领域拥有示范效应和品牌效应,被国土资源部授予“全国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先进矿山企业”,成为“矿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典范。

  创新技术、绿色发展,构建矿山复垦植被长效工程机制

  近几年,国家密集发布一系列严格的环境、生态、安全管理规范和要求,以及提升行业和企业发展质量的政策和标准。同时国家有关部门还为产业升级、提升发展质量作出了一系列相关部署。对此,云南磷化集团响应国家保护生态环境、推进持续发展的号召,秉持“边开采、边保护、边治理、边恢复”的原则和“环境效益、社会效益、资源效益、企业效益”四效并举的经营理念,构建矿山复垦植被长效工程机制,自主创新研发胶磷矿浮选工艺技术和选矿试剂等多项知识产权专利,对所属的昆阳磷矿、海口磷矿、晋宁磷矿和尖山磷矿等4座矿山的采空区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投入、统一考核、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措施,深入持久开展采空区复垦植被工作建设,逐步走上了绿色矿山建设的发展道路,为类似矿山合理开发提供了借鉴。

  政策方面,云南磷化集团积极学习国家、省市各级政府有关生态文明建设和流域保护方面的文件,制定磷化集团土地复垦和环境治理的管理办法,积极推动环境保护治理工作。

  技术方面,依托云南磷化集团主管的国家磷资源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省林业科学院等科研单位,积极开展矿山生态恢复关键技术研究,提出了一整套适合磷矿山快速高质量恢复的工艺流程包,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其中“昆阳磷矿采空区复土植被试验研究”是行业内第一个矿山生态恢复领域内的国家级奖项。除了致力矿山恢复之外,公司还积极探索矿山生态恢复和流域生态治理产业共生绿色创新发展新模式,主动融入国家生态环境保护整体战略。

  恢复方面,云南磷化集团是国内最早开始进行生态恢复的矿山企业,也是首批进入国家级绿色矿山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的企业。截至2019年5月,公司累计恢复治理面积4.91万亩,投入资金10.02亿,可复垦土地植被率96%,复垦率63%,复垦水平到达国际先进水平,是国内矿山土地复垦和生态恢复的“领头羊”。

  具体来说,云南磷化集团针对国内最大磷矿采选基地的开采和保护,采用三维建模、空间分析、精准配矿、分层剥离、系统规划等数字矿山的理论和技术,创造性地提出边采矿边复垦的动态耦合技术,将采矿剥离和复垦技术有机精确地结合起来:倾斜中厚、含软夹层缓倾斜薄至中厚难采磷矿上向分层开采充填开采工艺,使矿石回采率达到75%以上,贫化率控制在10%之内;编制了缓倾斜中厚磷矿体地下开采影响下边坡加固技术指南,构建了矿山信息化安全管理系统;磷矿山设备效能优化与数字配矿技术,使云南磷化集团磷矿山露天回收率达到97.6%,劳动生产效率提高10%;

  基于GIS的磷矿数字化关键技术,使排土场的布局和运输方案得到优化,实现了采前规划、采中监控、分层剥离、精准回填的排土场建设工作。

  在矿区土地复垦方面,云南磷化集团把物种筛选、种苗培育、群落配置、生态模式、土壤重构和水肥管理等方面进行系统科学整合,建立了一整套矿山土地复垦和生态恢复的关键技术体系:恢复物种的快速筛选构建技术体系,建立了一套科学的物种选择评价体系,实现了生态恢复中物种的快速有效筛选,发展了基于多物种的繁育技术体系,构建了恢复植物群落的配置方法,提出9矿山生态恢复模式;矿区土壤重构技术,提出适合矿区土壤培肥和重构的9种方法,明确了矿区复垦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丰度及结构组成,揭示了功能性菌根真菌在土壤养分修复中的作用;提出基于矿山开采过程的动态景观规划方法,并把矿山规划和区域发展、企业发展和土地复垦相耦合。磷化集团的土地复垦和生态恢复相关研究结果和应用实践不仅使磷矿山获得了最早批次的4个国家级绿色矿山、1个国家矿产资源综合示范基地称号,而且成功建立了175公顷矿山土地复垦和生态恢复综合示范基地,使云南磷化集团成为国内矿山恢复的引领者和示范者。在此基础上,云南磷化集团筛选出一套全面反映绿色磷矿山建设效能的技术指标,构建了绿色磷矿山建设指标评价体系和综合评价方法,提出一套适合于绿色磷矿山建设与评价的《绿色矿山评价标准》,系统归纳了绿色磷矿山建设的原则、内容和方法,编制出绿色磷矿山建设指南,并成为《化工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的起草参编单位。

  领导挂帅、团队协作,攻克多项胶磷矿产业化世界性

  技术难关

  在国家磷资源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云南磷化集团常务副总经理李耀基带领下,云南磷化集团研发中心团队将胶磷矿利用降低约6个品位,近十年减少磷矿资源浪费1070万t,减少采矿占地2700余亩;每年直接利用中低品位胶磷矿1030万t,累计实现销售收入超过250亿元;盘活云南中低品位胶磷矿17.16亿t,增加潜在经济价值约1700亿元。

  三十多年来,李耀基一直致力于胶磷矿绿色高效开发利用工程技术与管理工作,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5项,省部级重点专项1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授权发明专利23项;牵头起草已发布国家标准1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3部;被列为中国工程院有效院士候选人。在他的带领下,云南磷化集团科研团队攻克多项胶磷矿产业化世界性技术难关。如系统开展胶磷矿开发利用研究,揭示胶磷矿结构特征,探明浮选试剂界面作用和主要盐基矿物分离规律,攻克了贫细杂胶磷矿浮选药剂、工艺和设备产业化难关;自主研制出国内最大的直冲逆流式浮选柱和无等降旋流器,开发了功能协同组装的合体捕收剂和柱-槽联选短工艺流程等关键技术和装备;系统集成了胶磷矿浮选工艺技术,并率先实现工程运用,建成世界最大胶磷矿浮选工程;提出“磷矿绿色全量资源化”开发理念,打通了以技术为核心的磷矿产业链,构建了从地质到绿色磷产品的大系统;推进产业链上地质、采矿、复垦、选矿、化工和环保的“六环耦合”,实现“七率一值协同”的工程管理模式;开辟“以选促采、以采带勘、以勘定垦、采垦一体、矿化结合、以化服农”贫细杂胶磷矿开发新途径;推动磷资源开发利用产业链融合发展,提高运行效率;促进国家磷复肥生产基地高质量运转,建成年采剥总量1.3亿t的中国最大磷矿生产基地;结合采矿复垦一体化技术,建成国家级绿色矿山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成“835”磷酸盐生产装置,打造出亚洲最大的化工与选矿耦合一体化应用工程。

  未来,云南磷矿集团将在“以矿为主,矿化结合,相关多元,转型升级”的发展战略思想指引下,在创建发展质量型、安全环保型、资源节约型、企地和谐型的新型工业化企业征程中,加强产学研结合,集聚创新人才,提升技术水平,更加科学合理、高效有序地开发利用资源,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矿地和谐型低碳矿业经济,进一步打造现代化、产业化、规模化的磷化工企业,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服务水平,持续做强做优磷矿采选、磷化工和多种经营,在矿产行发复垦持续创新发展的百尺竿头,再上新台阶。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