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堡易北爱乐音乐厅

  •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 关键字:汉堡,音乐厅,城市
  • 发布时间:2021-07-12 10:43

  2017 年,汉堡易北爱乐音乐厅宣告正式投入使用。至此,这栋建造多年的音乐厅,终于洗清了“21 世纪德国三大烂尾楼之一”的恶名,真正成为了汉堡的城市新地标。

  这座矗立于汉堡港口新城的音乐厅高108 米,坐落在港口的最前端。远远望去,音乐厅三面环水,宛如一艘即将扬帆的航船。音乐厅的主体由两个年代不同的建筑组成:深沉、厚重的旧红砖仓库,承托着通透、轻盈的新造玻璃大楼。这新、旧两座建筑并非紧密贴合,而是由一些立柱连接,其衔接处设有一个巨大的360 度城市观景平台,可供游客在此活动、休闲以及鸟瞰汉堡的城市景色。

  音乐厅的原址是一个老旧仓库。如何处理这个仓库,是音乐厅建造的第一个难点。对此,设计团队并没有考虑“拆”,而是提出以仓库为基底,在其上建造一个全新的玻璃大楼。建成后的玻璃大楼,完全沿袭了红砖仓库的原有形制,却又在风格上与旧建筑大相径庭:玻璃大楼顶部用弯曲度各异的曲面玻璃铺设,映射着汉堡的天际线,远远看去仿佛与海面融为一体,如冰山又如浪潮,跟下方仓库质朴的红砖外墙形成了鲜明对比。源自过去,却又不拘泥于过去,音乐厅试图概括城市的发展历程,代表汉堡精神的理念显而易见。

  一栋建筑要如何代表城市的精神?除了对历史建筑的保护与传承,其设计理念与城市气质的契合也十分重要。除了较为封闭的三座音乐厅与配套酒店,新旧建筑的衔接层——八层被设计为公共广场,其地面使用室外步道常用的地砖来铺设,以模糊室内外的界限。此外,整个广场采用了通透的全开放形式设计,将画廊、餐厅、咖啡厅等功能设施与城市景色融为一体,共同构筑广场层的景观,体现了汉堡开放的城市精神。

  人来人往的嘈杂声,很容易影响音乐厅内的音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主音乐厅的建造上,设计师在音乐厅的墙体外及地面下采用了双层结构体系,即由两个壳体将音乐厅包裹起来:外壳由钢筋混凝土筑成,内壳由数百组弹簧箱组成。其中,作为音乐厅墙面与外壳、外部空间的连接层,内壳具有极好的缓冲效果,能够最大限度地隔绝外界影响。厅内采用“葡萄园式”结构,把 2150 个观众席位不规则地环绕于舞台四周。这样的座位分布看似散乱,实际上却经过精心设计,以确保每位观众与舞台间的距离不超过30 米。这种设计给人以紧密的包裹感,能让观众更好地沉浸于音乐中,获得更棒的聆听体验。

  易北爱乐音乐厅的落成,给汉堡的城市文化带来了新气象,或许这就是城市地标性建筑的意义。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