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资者报》记者采访吕宜振的前一天,他所在的天弘基金公司,刚刚统计了2010年调研上市公司的总数量,这一数量是300多家。
据称,17名该公司投研团队中的成员参与了这项调研,包括6位基金经理,11名研究员。
成员除了长于调研之外,他们之间还会及时沟通调研成果,甚至不分昼夜。“我常会在周末或平时凌晨两点多,收到研究员的上市公司调研报告。他们有时还会特别发个短信,很兴奋地跟我说‘这个公司一定要重点关注。’”
电子板块成功战役
早在2009年底,吕发现2008年之后整个电子行业的库存一直在降低,且处在较低水平,据此判断电子行业一定会有补库存的过程。
对电子行业的持有从那时起,一直持续到2010年6月份。在行业收获了销量和二级市场的增长,他开始减持了手中大部分电子行业个股,其中包括莱宝高科,留下一些业绩增长确定性的个股。但他在2010年对电子行业的介入还未结束。
10月份市场那一轮蓝筹行情他并未赶上,甚至从未买过煤炭股。吕表示,当时他看不清宏观经济的确定性,也并未纠缠太久,就开始去全面梳理之前曾调研关注的行业,寻找哪些行业的业绩出现明朗。他发现了触摸屏。
此时触摸屏板块的龙头莱宝高科,已经历了一个多月时间的横盘整理。而他发现身边越来越多的人手中开始拿着苹果手机。于是,他马上安排研究员去重新调研,结果发现触摸屏的盈利与业绩成长空间大大出乎了之前的预料,他开始迅速建仓莱宝高科。
在建仓完成一天后,莱宝高科就开始上涨,并持续了一个多月的上涨。12月初,当莱宝高科的市盈率到了45倍时,吕宜振觉得估值太高从而将其减掉——这一次操作帮他收获了超过60%的回报。
吕2010年整体操作与研究能力密切相关:一是宏观团队判断准确,及早预判到行情分化,进而躲避了金融地产的下跌风险;二是对个股选择较成功,对医药、电子等板块个股作了成功挖掘。
实际上,2010年吕曾持有的古井贡酒、山西汾酒、莱宝高科、中工国际和广联达等个股,都是研究员最先调研并提出来的。而他本人也对北京的上市公司,几乎都做过调研。
找对市场的确定线索
2009年底,他判断2010年的关键词是“结构分化,精选个股”。
当时市场在讨论大小盘风格转换和银行股的估值重估,他较早得出判断,“大小盘风格转换本身就是伪命题,因为银行股的价值重估是不可能实现的。这种不确定,最终会导致市场去回避跟宏观经济相关度比较密切的行业。”
事后看,整个2010年市场的变化跟他的判断基本一致。虽然略有出入的,是一些行业如信息、消费、医药等之间个股出现较大分化,如酒类中的贵州茅台和二线白酒股票涨幅差距较大,但这样的判断帮他规避掉了上半年的风险。
此时在关注相对确定的线索时,他认为应该是经济结构转型和相关行业的政策。于是,他判断消费和医药确定全年增长速度会在15%以上。
整个上半年,他重点配了医药、电子、军工、新能源、家纺、食品饮料、商业贸易等行业,并阶段性参与了地产等周期性行业的反弹;三季度,重仓的消费和医药有了充分的演绎;四季度,他增加了水泥、地产等行业的配置,并在地产股反弹时及时减持。
“无论何时,一定要敬畏市场,因为市场永远是对的。可能短期表现跟大方向有所偏离,但长期看,市场的表现一定有其内在的支配因素在起作用。”基于此,去年12月,吕开始把一些高估值个股卖掉。
整体来看,他在2010年没有追求仓位变化,只有二季度仓位低。吕解释说,在这个时间段他把电子股等没有足够基本面支撑的行业卖掉,从而拉低了仓位,“调整仓位的逻辑跟市场系统性风险关系不大。”
2011年主线难统一
“今年行业的选择会更重要。”吕认为,贯穿2011年的主线很难有统一,在上半年、下半年甚至各个季度间,市场的风格表现差异,都会非常大。
其判断依据是,2011年跟2010年行情最大的差异,在于宏观经济确定性在增加。“2011年与经济相关度高的行业,都会有相对确定的表现。其他的如消费、新兴产业的股票,更多要看未来的真实盈利情况及行业的真实变化。最终找这些企业的定单是否在不断增长,是否有真实可支撑的业绩。”
在2011年会出现两个大的投资方向:一是跟宏观经济相关度强的行业,如周期性行业,包括制造业,甚至是阶段性的银行表现;二是部分中小盘股票和新兴产业,主要包括消费中的业绩超预期和估值能确定的个股。
他认为低估值的板块跟宏观经济相关度比较强,这也是他重点关注并可能增加配置的。“传统板块跟信贷和资金供给有很大的相关性,从而跟宏观经济的相关性越大,因而受政策的扰动也越强。”
尽管煤炭、水泥、机械和制造业等板块都属于周期性行业,但吕不喜欢用是否处于周期性来理解,而看它们跟宏观经济相关性的强弱。
但对银行板块,吕有着自己的“不喜欢”逻辑。“宏观经济好的时候,其他很多行业的弹性会比银行股大,所以不用做过多配置;而差的时候,银行的基本面和市场状况一定不会好,这时候一定不能去配银行。那什么时候配银行呢?”
2010年12月份开始,医药和消费板块经历了不同程度的调整。吕认为这只是市场风格而不是行业基本面发生的变化。一旦这些行业到了合理的估值区间,他会找机会介入。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