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来源:素质教育
  • 关键字:对策,导与学,导学案
  • 发布时间:2021-08-16 19:22

  【摘要】随着我校的办学形式由就业型向升学型的转变,教学质量是整个教学中的重中之中,“质量立校,质量兴校”是我校办学的基本理念,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也在不断深入,教学效果明显提升。但教师们也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并且在诸多问题面前感到无所适从,一些问题找不到有效的解决办法。结合教学实际,探索实施“导与学”课堂教学模式,致力于解决教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打造高效课堂,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的教学观念问题。目前的课堂改革还有待进一步深化,部分教师仍然把教学工作重心放在知识的传授和讲解上,对学生“学”的问题重视不够,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认识还不够,我们现在要争取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在技能高考中考上二本院校。

  2、导学案的编制问题。教师们的集体备课还不够落实,有的只是把书本知识以问题形式搬到导学案上,没有对知识形成过程的诱导、没有对学习知识过程的方法指导、没有对学习活动的安排指令,探究任务不能真正的做到让学生自主探究。

  3、展示过程中的表面问题。现在的展示活动只是过去教师讲解的一种替代,失去了展示的本来意义。并且这种替代式的展示,让教学活动变得肤浅和直接,课堂上看起来热闹了许多,但热闹背后学生能力培养成了大问题。同时,由于学生的程度不同、参与度不同,很多学生还不能真正地动起来。

  4、学习小组的建设问题。从学生的活动情况来看,学习小组还是一个松散的组织没有形成合力,个组长的职责还不明确,组内各成员之间的相互帮助、相互检查还不落实,导致少数基础差的学生还不能认真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落实情况有的没有做到同质。

  5、反馈过程中的潜在问题。反馈不应该是一个独立的教学环节,它应该伴随着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而老师这方面的意识还不强,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不能随机处理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导致整个教学过程不能达到“以学定教”的要求,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比较低下。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1、教师观念要彻底转变。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的生命力。个别教师的思想还停留在过去就业型办学模式下,不太注重教学质量,只管完成教学任务。课堂教学改革首先是对教师们的教育观念进行革命,教师要认真对待导学案中的每一个任务,并将任务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且要落实至实处。以“学生为本”要求教师们要把学习知识的任务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自主完成学习任务。教师的任务是组织协调、指导服务。“高效”的本质意义不在于单位时间内多完成了几道习题,它的核心价值在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自信心是否得到增强、学习能力是否得到提高、意志品质是否得到锻炼、行为习惯是否得到养成”,学生能自己学会的知识占多大比例。高效课堂更看重的是学生“投入学习的状态”是否有趣、是否深入、是否专注等。所以,构建高效课堂必须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对“人”的研究和调动上,教师必须做好课堂上的协调,引导,组织,工作。提高自己对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把控能力,让更多的学生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愿意思考,肯于思考。

  2、导学要坚持四个“必须”。一是落实集体备课制度,必须体现备课组教师的集体智慧,杜绝只有分工没有合作的现象;二是问题的设计必须体现“诱导、指导过程,并充分尊重学生的学情和认知规律,尽量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设计铺垫性、诱发性、过度性问题;三是引导过程必须体现学法指导,导学案的语言表达要能够引导学生去观察、收集、联想、记忆、思维、交流、合作、探究、自测等;四是必须体现教学目标的分步达成、学习过程的分层要求、学习效果的及时反馈,并在每个环节上都有时间上的要求。提供给学生的导学案主要内容是为学生自学设计的铺垫性和引导性问题以及学习过程安排。

  3、学习要注重落实。建议对学生预习水平的要求逐步提高,特别是开始阶段和新知识的学习阶段,并建议按这样的程序进行:教师导学。主要任务是组织教学、情境创设、激发兴趣、设置悬念、激活思维、明确目标、提出要求等。学生自学。通读教材,整体感知;按照导学案钻研教材,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并提出自己发现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一是要保证安静的学习状态,二是教师要善于观察,并及时了解学生学的情况。学生互学。按照导学案的要求,相互检查自学情况,并相互帮助,尽量解决不懂的问题和探究问题。互学的小组学生相对固定,并提出帮扶目标。

  4、“主导”作用要在展示中发挥。一般来讲,全班的展示是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深挖教材,培养能力,所以,对都会了的和都不会的问题不展示。需要展示的内容主要是:一是反映重点内容的核心知识和典型问题,二是在“预习”环节中学生遇到的共性问题,三是具有一定探究意义的、容易产生歧义的挑战性问题,四是学生在预习环节自主解决不了但经过全员合作学习能够解决的问题,五是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的问题。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增强自信;善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强表达的条理性;善于鼓励学生质疑、发现新问题,能非常机智地引导学生发表意见,形成思维碰撞这是最能体现“展示意义”的事情,每当形成这样一种局面时,教师要不惜时间,让学生在充分的争论中激发兴趣,锻炼思维。

  5、反馈要做到及时回授。反馈是对学生的各方面表现的一种信息收集,在这方面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职业敏感性,并注意畅通反馈渠道,有适量的作业和检测,确保反馈的信息及时准确。但反馈不是目的,目的是对收集到的信息作以科学的判断,并有效的进行回授,把学生的问题及时化解。这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教育智慧和现场决策能力,需要老师在实践中不断积累这方面的经验。

  6、教学流程要因人因科而异。由于学科不同,各学科的课题内容不同,每节课的教学环节也会有所不同,所用时间也不同。不要一味的按照一个要求来做,要灵活有度。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