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瞪羚”引领关键软件突围
- 来源:中国工业和信息化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软件,瞪羚,企业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08-19 21:16
瞪羚企业依靠其高成长性引起了众多关注,同时普遍具备创新能力和技术实力也是其重要特征。近年来,我国在工业软件等关键软件领域受到的限制逐渐增多,面临“卡脖子”问题。当前处于数字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软件行业迎来重要变革,软件行业的瞪羚企业可以作为我国关键软件技术进步和行业发展的重要选择和突破口。在关键软件领域培育和扶持好瞪羚企业,不仅能够提升我国软件产业自身竞争力,更能够为关键技术突破卡脖子问题提供重要的基础和工具。
关键软件:受国外限制的关键领域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计算机已经成为现代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大到超级计算机,小到智能家居;无论是系统级芯片,还是专用微型芯片;从上天的北斗卫星,到几乎人手一部的智能手机……其硬件都需要相应的软件操作,才能完成计算和执行相应命令。在众多软件中,除我们熟悉的各类移动端APP和桌面应用之外,还有工业软件和基础软件等对经济发展更为关键的软件。
从20世纪中叶开始,工业软件伴随着制造业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发展起来。经历了几十年的改进和提升,工业软件种类愈发繁多,功能愈加强大,门类愈加丰富,成为工业发展中至关重要的因素。从面向工业领域的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底层支撑软件,到产品研发设计类软件,如以计算机辅助为主要功能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程(CAE)等;业务管理类软件,包括企业资源计划(ERP)、企业资产管理系统(EAM)、客户关系管理(CRM)等;生产调度和过程控制类软件,包括制造执行系统(MES)、高级计划排产系统(APS)……形成了一个多种类的产品体系。
基础软件是指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中间件和语言处理系统等。基础软件是应用软件的平台,是搭载和使用各类应用软件的基础层。其中,操作系统是管理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资源的计算机程序,管理与配置内存、决定系统资源供需的优先次序、控制输入设备与输出设备、操作网络与管理文件系统等基本事务;数据库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统一管理的大量数据的集合,以一定方式储存数据,并与应用程序彼此独立的数据集合;中间件介于应用系统和系统软件之间,使用系统软件所提供的基础服务,衔接不同的应用。
基础软件和工业软件在我国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中发挥关键作用。基础软件是沟通软件与硬件的桥梁,是应用软件使用和发挥作用的平台。现行的所有应用几乎都无法离开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的支持。没有基础软件,任何应用软件都会成为空中楼阁。工业软件是应用于工业生产全过程的软件,对工业发展的直接作用表现为效率的提升和成本的节约。在当前工业软件高度专业化和数字化的条件下,工业软件在效率和成本上带来的量变已经积累成为质变。
工业软件的使用,能够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竞争优势。创新过程中对既有知识的运用是一个不可避免的条件。例如,作为利用计算机工具辅助设计、工程、创新和制造的系统,CAD和EDA等工业软件是对既有知识进行运用的有力工具,可以通过软件系统中的模拟将之前必须在实际产品中进行的设计、实践和使用等环节省略,节约试错的大量时间和资金成本。
关键软件是我国受到国外限制的一个重要领域,我国工业软件长期以来也受到限制。其中最直接的手段就是针对我国的销售管控,尤其是高端的工业软件和工业软件的高端版本。发达国家一直重视作为创新工具的CAX软件与系统,在其出口中实施差异化政策。我国主流CAE商业软件基本是进口的国外品牌软件,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是“买不起”的奢侈工具,对于战略产业而言则是“买不到”的禁运产品。
部分发达国家在其出口管制中,高端的CAE软件技术被视为“事关国家竞争力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技术”,对我国保持技术封锁和贸易禁运。例如,STK是美国Analytical Graphics公司在航天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商业分析软件,支持航天任务的全过程,包括设计、测试、发射、运行和任务应用。但美国商务部将其列入限制出口的高科技产品名单,仅有低端版本可以对我国出售,导致STK最高版本是11.0,可是我国只能使用7.0版本。
近年来,我国受到的关键软件限制进一步加剧。2018年,美国全球领先的EDA企业Synopsys、Cadence停止了与华为的合作,导致华为无法使用相关软件的更新版本,严重影响了自研芯片的设计。2020年以来,美国对我国的软件限制有了加速的趋势。5月15日,美国商务部修订了其出口管制条例。6月初,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师生被禁止使用 MATLAB,因其以高校身份被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BIS)列入“实体清单”。
在新领域寻找突破点
关键软件的重要性和我国受到的限制都在不断印证,关键技术需要一定的安全保障,至少能够做到“可用”,否则就容易受制于其他国家。我国关键软件竞争力不足,既有自身起步晚、技术落后的因素,更跟软件产业的特征息息相关。要在传统领域迎头赶上世界先进水平难度巨大,寻找关键软件的新领域则可以缩小起步差距,甚至寻找突破发展的机会。
软件产业的特点决定了先发者具有巨大优势,后发者追赶存在难以逾越的鸿沟。软件的可用性不仅仅决定于研发,更有赖于产品应用后通过反馈不断优化创新。这就是各类软件多具有1.0、2.0乃至n.n等不同版本的原因。工业软件门槛极高,尤其是形成具有高可用性和竞争力的工业软件,对知识积累和资金投入要求非常高。从知识积累的角度,工业软件构建在大量工业研发、生产和管理的经验基础之上,必须有相应的工业基础才能开展研发。
从资金的角度出发,国外软企通常每年都拿出不菲的资金,少则上千万美元,多则几亿美元,用于软件的技术更新与功能升级。全球最大的CAE厂商ANSYS每年的研发投入为3亿美元,约20亿元人民币;全球第一的EDA企业Synopsys研发人员则有6000人之多。正是由于工业软件的门槛较高,而且高度依赖知识积累,在位者的竞争优势高度固化,并随着在位时间的增长不断加大。这也就决定了传统的关键软件领域难以诞生有潜力的瞪羚企业,也决定了我国在传统关键软件领域实现追赶极其困难。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为关键软件诞生新的突破点创造了机会。随着互联网在生产、生活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关键软件的工作模式和形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为我国关键软件突破发展寻找新领域、探索新机遇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基于新需求、新模式、新技术的软件新领域,更容易产生新兴创新型企业,也更利于瞪羚企业成长。
例如,新兴的工业APP成为一类重要的工业软件。工业APP是推进工业技术软件化的核心能力和支撑,也是工业软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创新发展的方向。工业APP可以充分利用云计算的资源池化、弹性供给、按需付费等优势,大幅降低企业购买、部署和运营工业软件的成本,成为传统工业软件外极有竞争力的力量。基础软件中云计算的兴起同样也产生了新的领域。例如,云数据库发展极为迅速,已有与传统的关系数据库并立之势,并基本可以在未来几年实现对关系数据库的市场份额超越。工业APP、云计算等基于互联网的新模式的存在,使得我国有了在关键软件领域重新开始竞争的可能。
“软件瞪羚”:破局的重要因素
代际竞争的结果往往是符合发展规律的一方取得压倒性胜利,而利用代际竞争的胜利者则多可以实现爆发式增长。在我国关键软件的新领域发展之路上,起引领作用的很可能是当前或未来的瞪羚企业。因此,瞪羚企业将是我国实现关键软件自给甚至是领先的重要因素。
首先,软件行业是瞪羚企业成长的适宜环境。在互联网条件下,基础软件具有非常强的平台属性,一旦获得较大的竞争优势,就极有可能获得垄断市场地位。垄断市场地位的形成会以高额的利润反哺企业研发,推动软件产品获得更大市场,并以此形成良性循环。新兴领域中,瞪羚企业的高成长性与其产品的优异性能和强大竞争力是分不开的。一旦瞪羚企业依靠技术优势获得一定市场份额,就很可能进入快速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可以认为,在软件领域,尤其是关键软件领域,瞪羚企业成长为猎豹企业,发展成独角兽,以致最终成为产业巨头的可能性非常高。
其次,我国软件类的瞪羚企业数量众多。根据瞪羚企业服务平台统计,我国瞪羚企业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达2483家,在全部行业中排名第三。数量仅次于专业从事高技术研究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以及体量巨大的制造业。软件业数量众多的瞪羚企业为诞生具备突破能力的大企业提供了数量基础,并提供了更高的容错能力。当前的瞪羚企业基本都已成功跨过死亡谷,有了相对平稳的发展前景和预期,但是在通往独角兽的路上仍然存在很大变数。
最后,我国具有良好的互联网基础,能够为关键软件行业的瞪羚企业提供广阔的市场和充足的用户。我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良好,互联网用户基础众多,具备发展软件相关产业的坚实基础。一方面,我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行政村的光纤和4G网络覆盖率都超过了98%,5G网络商用和基站建设都走在全球前列,IPv4地址达到3.9亿个,域名总数4800万个,网站数量达到518万个。另一方面,我国互联网应用普及率高,用户基数极大。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8.54亿,即时通信用户达到8.25亿。2019年上半年移动互联网流量消耗554亿GB,人均周上网时间接近28小时。庞大的用户基数和先进的基础设施为我国关键软件行业中瞪羚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足够的用户反馈,可以作为瞪羚成长的资金和技术来源发挥重要作用。
为“瞪羚”构造良好环境
瞪羚企业的出现已经意味着大量的资金、政策等资源会向其倾斜和汇集,但为保证关键软件领域的瞪羚企业更好发展,尤其是技术创新取得更大成功,还应充分发挥好市场看不见的手与政府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共同调动资源、优化环境。
以强有力的知识产权保护助力瞪羚企业维持高成长性。瞪羚企业往往具有破坏性创造的强大创新性,这也是其实现高速增长,以及具备成为独角兽企业潜力的根本原因所在。然而,瞪羚企业体量小,市场份额还不够大,即使知识产权受到侵害,影响也不大。但随着瞪羚企业的成长,其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知识产权带来的影响也必然扩张。一方面,对软件的盗版使用会降低使用正版软件的数量,从而直接影响瞪羚企业的收入,以及后续的研发等一系列投入。另一方面,盗版软件的使用会减少企业可获取的用户反馈,从而失去了大批用于迭代和改进软件的信息。而这二者一旦形成恶性循环,瞪羚企业的高成长性就有可能戛然而止。可见,知识产权的保护对软件行业瞪羚企业的成长是必不可少的。
用好加速器等扶持工具,做好商业运营的辅导和帮助。作为具有核心技术的高技术企业,瞪羚在成长过程中往往技术层面存在的问题和障碍较小。但企业的创新和成功不仅仅依赖技术的先进性,同时还必须严密结合市场环境,获得用户认可。尤其是关键软件所具有的平台属性,必然要求良好的市场开拓。因此在运维方面,应对瞪羚企业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包括提供组织管理与市场活动相关资源及一系列支持活动,如商务培训、人才招聘、营销策划、法务咨询、金融支持等。同时,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根据瞪羚企业的发展,采取指导措施,依据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环境提供及时有效的商业辅导。
关键软件的发展必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体制机制和政策层面的支持。瞪羚企业的高成长性与关键软件“赢者通吃”的特征有着重要的契合点,一旦在新兴领域中迈出领先的第一步,就占据了极为有利的战略优势地位,会为未来发展打下极好的基础。我国所处的科技竞争环境趋于复杂,对于关键软件的需求也逐渐增强。为利用好当前的技术资源,发挥好广大市场和良好基础设施带来的优势,为我国关键软件的发展提供助力,应以瞪羚企业为重要的关注点,配合适当政策工具,推动瞪羚企业在新领域、新模式、新技术上扎实向前,逐步增强国产关键软件的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最终实现关键软件的持续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