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实践筑牢社会治理共同体
- 来源:小康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社会,治理,共同体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08-27 20:30
从党的十九大提出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是我们党在社会治理方面的重大制度创新,为新时代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指明了方向,吹响了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嘹亮号角。
社会治理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社会治理领域的具体表现和要求,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体现了新时代党的社会治理理念的科学化、结构的合理化、方式的精细化、过程的民主化。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乡镇街道、城乡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家园,是创新社会治理的基础平台,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基石。社会治理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最鲜活的创新创造也往往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固本之策,用坚实的基层实践筑牢社会治理共同体。
科学理论必须与扎实实践相结合。清华大学社会治理与发展研究院与《小康》杂志社共同发起的“社会治理百佳县市”调研活动,聚焦县域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实践,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寻找标杆,对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经验和成果进行梳理、提炼、总结和展示,是一次有价值、有意义的探索。
社会治理创新永远在路上。“社会治理百佳县市”调研活动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但绝不是终点。随着社会治理理念和实践的不断深入,后续可以从县域拓展到市域,创新形式,把更多、更好的社会治理创新发掘出来,为不断推进我国社会治理现代化事业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