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闭症又被称为孤独症,主要是一种由于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精神疾病。临床症状表现为:运动障碍、社会交流障碍、语言交流障碍、重复刻板行为、智力异常、感觉异常、孤独离群,不会与人建立正常联系等症状。因此自闭症康复训练中患儿的运动发育、认知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自理能力的改善显得尤为重要。鉴于此,本文对自闭症儿童言语康复的教学路径进行了探索。
儿童自闭症,又称为儿童孤独症,发病率约为1/88,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主要临床表现为社交、语言障碍以及行为重复刻板等,也有部分患者( 约75%,多为男孩) 存在精神发育障碍,多数患儿成年后难以独立生活,需要终生看护。我国的自闭症患者以每年20 万的速度递增,因此探索积极有效的治疗自闭症方法,已经迫在眉睫。
一、绘本阅读在自闭症儿童言语康复教学中的运用路径
绘本故事具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境,与学生现实生活中接触的情境十分相似,结合自闭症儿童的文化、社会、经济背景、学习经验等差异,训练自闭症儿童真实的沟通能力,即使他们离开学校,走向社会,也能将自己所学的沟通技能应用与生活中,达成了特殊学校对自闭症儿童教学的终比目标。
1、绘本阅读能激发自闭症儿童的说话动机。如果教师只是在教室里对自闭症儿童进行语言方而的训练指导,这是不符合“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学理念,无法引起自闭症儿童的兴趣和学习动机,一些儿童若离开教室就无法开口,但绘本图片正好避开枯燥、脱离生活实际的短板,它有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给予心灵上的触动,从而激发起学生说话表达的冲动和兴趣,老师再给予恰当的引导和训练,自闭症儿童的语言沟通能力就会得到有效的改善。
2、运用正强化物训练主动应答能力。首先确定强化物,自闭症小A 喜欢吃橘子,所以我把橘子当作强化物,沟通教师和小A 而对而坐着,辅助教师到小A 的身后,沟小A 通教师喊:“小A !”辅助教师在小A 的耳边答应“哎!” 小A 若果没有反应,沟通教师继续再次喊,当小A 模仿发出声后,沟通教师马上奖励小A 一瓣橘子,并在小A 的额头上点赞:“你真棒!”在之后的训练上继续提高要求,步骤同上,如此每天每时见到就喊,经过两月多的训练,小A 对他人的呼唤做出了反应。
3、运用绘本图片交换沟通系统训练沟通能力。教师可以绘本书上的小动物形象及大饼形状制作成空白的轮廓,打印出来,然后请小涂色,在涂色中感受绘本图片的魅力,最后老师塑封好图片,作为小A 语言交流的教具。
此外,运用多媒体设备根据图片配音播放绘本,可以给予自闭症儿童大量刺激。在课堂上播放这些音频视频,让孩子习惯这些语音的刺激。如在上《家禽》那一课时,我设计了拟声训练,模仿小动物的叫声的儿歌:这样一来,连平时无言的自闭症学生也跟着说起来。这一课时,在导入新课时笔者先出示绘本图片小猫,“小猫小猫,瞄—瞄;小鸡小鸡— 叽叽;小狗小狗—汪汪……”再配上声音小猫“瞄瞄”叫,小猫边玩边叫,自闭症小A 也在教室里边走,边嘴里发出了 “瞄瞄”的声音,表演的特别开心,虽然开始很慢,但经过笔者耐心、反复的指导,他慢慢的与同伴配合了,他不仅知道了小猫的叫声是“瞄瞄”,还学会了与他人交流。
二、音乐教学在自闭症儿童言语康复教学中的运用路径
1、利用音乐仪式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要激发自闭症儿童表达的欲望,建立彼此间安全、和谐关系是起点。在课堂常规方面,建立音乐仪式感是激发自闭症儿童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自闭症儿童在注意力分配上有一定的障碍,表现为注意不足或注意过度。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始终都应该有意地捕捉、调整他们的注意力。可将音乐仪式感贯穿于课堂中。仪式感的构建就是教师给予清晰指令的准确提示,使学生在内心中获得完整的仪式结构。结构化的音乐仪式感让自闭症儿童感到既安全又有趣,也是奥尔夫教学的重要原理“即兴式”的铺垫基础。通过这样的训练迅速地建立和保持师生间和谐关系,有效帮助自闭症儿童自觉遵守课堂常规。笔者根据自闭症儿童的接受特点建立了“上课仪式”“下课仪式”“提问仪式”。如:改编歌曲作为上课的仪式感音乐,将《小蜜蜂》( 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第4 册) 改成了《上课了》( 上课了,我们上课了。啦啦啦,坐坐好,宝贝坐坐好)。
2、妙用奥尔夫歌谣,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奥尔夫教学法主要的着眼点不在于理性地传授知识、技能,而在于自然地、直接地诉诸感性。
其一,传声练习。针对语言表达能力较弱的自闭症儿童,可以先从“传单音”和“传动物的叫声”开始互动。如: 师唱“小鸡说话叽叽叽”,生答“叽叽叽”。有互动的欲望后,再教授准确的发音和节奏,并根据学生的注意力维持时间长短调整难易程度。
其二,填同练习。音乐能给自闭症儿童提供多样化的音乐经验,促进其知觉的发展、记忆力的增进。针对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较好的自闭症儿童,可为其设计具一定难度的“填同练习”,从而促进他们语言的发展。其中,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递者”转换成“学习的引导者”,以协助学生进行有意义且有用的学习。
其三,歌谣表演。选取合适的歌谣,设计成互动的说白、歌唱、戏剧、即兴表演等表演活动类型,是全面提高自闭症儿童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如可将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三年级上册里的“师生合作唱一唱”设计成很多种形式,比如小青蛙和大青蛙的对话表演、小铃和大铃的合奏表演、小铃和大鼓的合奏表演等,可根据学生的喜好程度进行难易程度的增减。
三、结语
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应让自闭症儿童在愉悦的环境中成为课堂的主人,激发他们“说”的动机,挖掘他们“说”的潜力,有效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 杨婉玲. 有效开展绘本教学,提高自闭症儿童语言沟通能力[J]. 现代特殊教育,2016(17).
[2] 胡超. 音乐在自闭症儿童言语康复训练中的课例浅析[J]. 小学教学研究( 理论版),2017(4):47-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