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改造中的新与旧
- 来源:建筑与文化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建筑,技术,文化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09-07 17:29
建筑是石头的史书,它既表现自身的空间形态和建造技术,也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文化性、地域性和时代性的特征。建筑的内涵不是静态的,而是经历时间磨砺的动态过程。这要求我们在建筑改造设计中,运用整体观和发展观处理新与旧的概念。优秀的建筑改造不仅要满足当代生产、生活的需求,反映时代的特征;也要尊重建筑与城市的历史与记忆,传承地域气质与人文情感。
对待建筑改造中的新与旧,首先要用更整体的视野去处理设计问题,对新旧建筑元素进行分析、梳理、优化和整合;其核心是从整体和发展的视角把握和谐与统一的关系。一方面,要处理好建筑改造中新旧元素的对立统一关系,在统一中求变化,形成可读的时空逻辑;另一方面要结合具体的地域和城市环境,在和谐中追求丰富性,塑造和而不同、多元融合的整体形象,实现新旧空间在外在形式与内在精神上的有机统一。
尊重历史是建筑改造设计中的基本定位和原则,历史的建筑元素是提升建筑文化内涵的重要物质载体,对重要历史建筑的价值部位进行保护、修缮以及再利用是改造设计的第一步。但是历史建筑的空间和形式往往不能符合当代的使用需要,面对时代赋予的新使命,改造并不是通过简单的原样修复来真正地激活历史,世界上众多成功的改造案例说明,只有通过引入全新领先的表现形式、功能配置、审美标准、施工技术等,才能真正赋予老建筑新生。老建筑在其生命周期中,结构、构件等也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破损,保护与再利用并不是原样复建老建筑的衰老躯壳,而是要创造性地运用新技术、新材料,使之适应新的功能,延续其真正的生命。
在中华慈善博物馆的设计中,设计者既尊重历史,挖掘老厂房最美、最有价值的元素——富有韵律之美的结构框架、细部处理颇具特色的梁柱构件、斑驳的灰砖墙等,进行提炼、抽象、再现,同时使其与新的博物馆身份有机相融,在统一交融的基调上产生新旧碰撞的视觉观感,追求传承与创新的平衡点,实现新旧建筑之间的对话,成为成功改扩建设计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