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素钢铸件细微缺陷焊补后的处理工艺

  摘要:在碳素钢铸件铸造和加工过程中,经常碰到一些细微铸造缺陷或者碰伤等问题,特别是在关键的密封面上,必须要进行局部焊补,但是在焊补精加工后还是会残留一些焊补后的印迹,不仅影响整体的美观,还会影响整机密封性,因此焊补后必须进行一些后续处理,以提高零件质量。

  1. 概述

  WCB、WCC、LCB、LCC 等碳素钢铸件在浇注后会不可避免地出现缩孔、疏松、冷隔、气孔、砂眼等各种铸造缺陷。一些碳素钢铸件如果出现大的不可修复的缺陷,如缩孔、疏松、冷隔等,则会报废。而对于那些细微的缺陷如气孔、砂眼等,毛坯件中虽看不出来,但会在粗加工后出现,另外在机械加工装夹或转场过程中,也会出现碰伤等缺陷(见图1),这些细小缺陷如在有密封作用等较高要求的关键部件表面,则必须进行焊补处理。一般焊补安排在精加工前进行,但在精加工后往往会出现褶皱型的有色差的斑块(见图2),这不仅影响整体的美观性,还影响产品的密封等性能。同时我们也观察到,同样的焊补对于材质为 CF3、CF8、CF3M、CF8M等不锈钢来说,焊补后精加工则不会出现这种类型的斑块。

  检测后发现,W C B 、 WCC、LCB、LCC等碳素钢焊补部位的材质硬度一般要高于基体材质硬度的50%以上。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分析原因为:在相同条件下,碳素钢的导热系数是不锈钢的3倍左右,焊补部位热熔空间小,对于导热性好的碳素钢而言,则相当于经历了局部正火的处理,提高了局部硬度,精加工(一般为车削)时表面出现细微让刀而褶皱,对光的反射与母体也出现细微偏差而形成视觉斑块。对于导热性差的不锈钢而言,则无此现象。

  2. 解决方案

  经过反复试验,总结出通过局部热处理的解决方案,具体如下:

  (1)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如发现产品有细微缺陷,整个面留余量0.3~0.5mm。

  (2)在有缺陷的区域通过磨头等辅助工具将缺陷清理干净,打磨的深度一定要大于缺陷深度,并大于所留的加工余量,以确保精加工后无此残留,保证处理后彻底消除缺陷。

  (3)根据缺陷的大小可通过氩弧焊或电弧焊将缺陷进行填充修补。

  (4)用乙炔焰枪对焊补的局部区域外的3~5个焊枪半径范围进行加热处理,当加热部位显暗红色(600℃左右)时,控制焰枪高度,保持加热部位暗红色数秒(10s左右)。

  (5)在移开焰枪瞬间,用红外线测温仪测得温度达500℃ (此时温度已有所下降)。

  (6)首先,直接空冷至室温,达到对焊补部位高温回火的目的,以降低硬度,改善其切削性。然后再进行最后精加工,精加工后已不见斑块(见图3)。

  3. 结语

  在进行碳素钢铸件细微缺陷焊补的后续处理时,一定要控制好焰枪的加热范围和温度并短时保温,焊补后的零件只要经过此后续处理,一般看不出也测不出之前的缺陷,因此不影响零件的使用性能。

  参考文献:

  [1] 陈志毅.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 [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7.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