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哈姆雷特》这部悲剧作品问世以来,关于主人公性格的争论就从未停止过。许多人认为,哈姆雷特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懦夫。可事实果真如此吗?
“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a question.”一直以来,这句话都被奉为经典中的经典。在那个举棋不定的时刻,哈姆雷特到底在想些什么? 莎翁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一直以来,人们习惯将这句话翻译为“存在或不存在,这是问题所在”。然而,许渊冲先生并不认同这种观点,他认为,“存在”与“不存在”乃是对于国家命运的考量, 而此时的哈姆雷特面临的是生命的危机, 所以此时他考虑的应该是自己的存亡而非国家的前途。我更加认同许渊冲先生的想法。
对于哈姆雷特,人人都有自己的理解,连莎翁自己都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认为,莎翁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将哈姆雷特塑造得并不完美, 每个人都能从哈姆雷特中看到自己,一个最真实的自己。
哈姆雷特并非一个典型的英雄。他没有足够强大的意志力, 在得知父亲去世的真相后,他踌躇了许久才下定决心复仇;在复仇的过程中,他又莽撞冲动,误杀了大臣波洛尼厄斯, 导致自己最心爱的奥菲利娅精神失常并最终痛苦地死去, 让昔日的挚友雷欧提斯成为自己的仇敌,也造成了自己的悲惨结局。他有些幼稚,用戏中戏的方法试验叔叔,其实是在自我麻痹, 试图掩盖自己的纠结与无所适从。这些常常被读者视为哈姆雷特的致命弱点,但我恰恰认为,这些才是莎翁塑造哈姆雷特这个人物形象的真正价值———他时而优柔寡断,时而意气用事,时而雄心勃勃,时而痛骂自己无能。这种挣扎与徘徊,这种自己对自己的反省, 不正是我们每一个人面对人生分岔路口时的样子吗?
其实,即便到了最后关头,哈姆雷特也并非主动完成了复仇, 而是在被雷欧提斯的毒剑刺中后心知命不久矣, 才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刺死了克劳狄斯。但在生命之火即将熄灭之时, 他最终领悟到了纠结已久的问题的答案,并让霍拉旭警示后人。可见,哈姆雷特虽然不算勇敢,但也并非彻头彻尾的懦夫,他只是一个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在处理事情时,我们有时也会犹豫,甚至因此贻误时机,酿成大错。可见,莎翁深入思考了人性的弱点,并借哈姆雷特这一人物形象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呼喊, 警醒每个人克服自己懦弱的一面。而这,就是这场悲剧带给我们的启示。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