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电网配网调度集约化现状分析及工作开展建议

  • 来源:中国高新科技
  • 关键字:配网调度,集约化,工作效率
  • 发布时间:2022-01-09 18:43

  摘要:为适应配网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全面加强配网运行管理,优化资源配置,促进配网安全、规范、高效运行,满足配网故障快速复电和客户优质服务需要,必须通过配网调度集约化工作来持续提升配网管理水平。文章通过分析广西电网配网调度集约化现状,总结工作开展经验,提出了问题解决措施以及下一步的工作建议,对其他省区开展配网集约化管理工作具有参考价值。

  1 工作背景

  长期以来,广西电网部分县级供电企业电力调度专业存在安全管理基础薄弱、技术支持系统落后等问题,制约了县级供电企业“获得电力”指标的提升,亟待解决。有必要通过“集约化整合优势资源、专业化提高业务效率、数字化强化技术支持”路径,建立与业务发展相适应的生产组织模式,为广西电网“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开展县调集约化工作势在必行。

  2 配调集约化取得初步成效

  配网调度集约化通过调度体系的扁平化、规范化和专业化管理,有效减少调度业务流程中不必要的重复和传递环节,最大限度发挥地调资源、管理及技术优势,用一种地市局直管的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取代并重新整合落后的县级调度管理模式。

  2.1 专业管理规范统一,提升安全运行水平

  集约化后,地调按统一的标准、制度直接管理县级配网,减少了执行中间环节层层打折扣的情况,确保调度专业防范人身事故各项治理措施贯彻执行到位,有效遏制配网人身伤亡及误操作事件发生。

  (1)刚性执行南网总调“6.20”“5.9”反措及广西电网新调规、新操规,强化依法治安。各供电局加强县调调度员、乡镇供电所运维人员、10kV调管用户调度业务知识培训和受令资格取证考试;乡镇供电所防范人身事故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基层运维人员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大幅提升,配网安全生产基础得到夯实。

  (2)规范配网图模管理,确保配网运行“一张图”。县调正式集约前,各供电局应完成配网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图模一致性核查并正式发文,严格执行配网图模编制、审核、报送、发布等流程要求,确保进入电子化移交流程的配网图模图实一致、信息完整正确。集约化后,乡镇供电所GIS图纸布局凌乱、标注重叠、图实不符的现象得到根本整治,图实相符基本实现100%,避免了误调度、误操作的发生。

  2.2 生产要素优化整合,提升安全生产效率

  集约后,地调充分利用设备、人员、技术的优势,实现生产资源的集约优化,显著提高了安全生产效率。

  (1)综合停电管理提升成效显著。集约前,县调人员紧张,对综合停电管控的力度有限;集约化后,地调直接批复县级电网停电申请,严控县级配网重复停电及非计划停电;集约后,贵港网区县级配网月度停电计划执行率由77%提高至91%,月度非计划停电率由9%降至3.4%。同时,以考核方式,倒逼设备运维部门把好检修单初审关,极大改善了反复回退修改的现象,检修单一次通过率由原来的不足50%提升至90%以上。

  (2)配网间接许可大大提升调度操作效率。配网间接许可明确配网检修工作职责界面和业务流程,突出安全措施逐层落实和安全风险逐级管控,是应对配网调度集约化模式运作下地调工作量剧增的关键措施。集约后,钦州网区完成了2个分局和6个乡镇供电所的间接许可,日检修量定额由每日8单增至20单,值班负责人审票时间平均缩短1.5h,调度许可时间平均缩短0.5h,运行效率大幅提升。

  (3)故障信息传递更加及时高效。持续推进配网OMS功能配网智能告警模块建设,将变电站内10kV馈线与配电自动化终端信息相融合,一键生成工单,快速、准确发现故障并及时与PMS(Plant Management System - Requirements,设备管理体系)、全方位系统交互,实现配网故障信息高效传递,目前全网10kV开关故障跳闸OMS推送PMS、全方位系统成功率超过80%。

  2.3 二次专业管理水平大幅提升

  推行二次专业管理纵向集约,实施地县一体化运作,着力解决了县级二次专业管理薄弱问题。集约后,地调对原先县调保护专业的整定计算、运行维护进行统一管理,结束了县调保护专业管理基础薄弱、管理缺失或不规范的历史。以桂林地调为例,地调保护专业开展了专业延伸管理,按照南网220kV及以上变电站保护精益化检查的相关要求和标准,统一组织开展了110kV及以下变电站保护精益化隐患排查,完成了网区县级全部110kV变电站保护定值校核及现场隐患排查;同时,按主网要求组织展开配网特殊保供电时期的保护专项排查,绘制并校核主电网到400V配电线路保护配合一张图,统一按特巡特维的要求开展保护风险管控,消除保护运行隐患,确保最高等级保供电万无一失。

  2.4 直接经济效益明显

  广西全网待集约的县调人员共有798人,地调完成集约后新增定员379人,预计精简419人,按人力成本每人10万元/年估算,预计每年为广西电网公司节约成本4100万元。

  3 集约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广西县级电网历史欠帐多、基础薄弱,配网调度集约化还存在很多问题。

  3.1 技术支持系统建设和应用滞后

  配网调度运行智能化、可视化、网络化水平亟待提升。省地一体调度指挥控制系统(DCCS)应用滞后,配网OCS、OMS实用化程度有待提升,主站红黑图、智能告警等功能尚未全面完成建设。集约化后,叠加新电力调管权调整同时推进,地调工作量显著增加,特别是操作高峰期和极端天气下并发业务多,受限于技术支持系统建设和应用相对滞后,大量信息传递和统计需要调度员人工完成,导致操作效率降低。

  3.2 二次专业集约化管理与技术装备水平矛盾凸显

  集约化后高效集中的二次专业管理模式与落后的二次系统装备水平的矛盾凸显,比如县级电网保护设备配置低、运行工况差;全网仅有117个110kV变电站配置保信子站,占比26%,35kV变电站更是无一配置;集约化后,地调增加大量的配网保护整定工作,但目前仅河池和梧州配置了配网整定系统,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集约后保护专业管理的效率。35kV变电站光缆配置难以满足N-1要求,一旦光缆故障将直接出现盲调情况,造成较大的电网及人身安全隐患。部分35kV变电站未配置后台监控,且远动信号存在不规范和缺失现象,部分35kV变电站存在通信蓄电池缺陷,一旦交流电源失去存在全站通信中断盲调风险等。

  4 工作建议

  (1)整改集约化验收发现的问题。对验收发现的具备带班资质人员不足、部分专业岗位人员存在兼任、未建立配网调度业务工作量化管控机制和工作任务看板机制等问题进行整改。

  (2)防范误调度、误操作和漏监视。构建科学完善的监查机制,开展调度专业自查、网络互查、线下重点检查,常态化开展调度操作复盘,查找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形成安全提升正反馈机制;完善技术防误手段,梳理厂站告警信号并分级分类,深化智能告警及辅助决策应用。

  (3)进一步完善配网调度制度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基于集约化模式的配网调度运行评价机制,从配网调度运行管理、技术系统实用化程度、人资标准执行、综合停电计划执行、业务管理规范执行等方面设计考核指标,实现对运行指标的管控;加强配网调度运行管理制度建设,强化依法依规调度,尽快发布各省区的配网调规,配网操规。

  (4)加快推进技术支持系统建设与应用。加快推进配网DCCS系统项目建设,各供电局全面实现实用化;建立问题反馈和月度评价考核机制,持续优化OMS功能模块;加强配电自动化主站建设及应用,尽快实现地市局配电主站自愈功能部署全覆盖,推进配电主站红黑图、智能告警等功能建设及应用。

  (5)建立集约化模式下配调建设长效帮扶机制。按地域划分片区,每个片区设置组长单位;集约化工作评价、安全检查、培训竞赛等工作由组长单位牵头,充分调动各供电局的积极性,发挥先进供电局的带头作用,每年开展1~2次碰头交流会。

  5 结语

  综上所述,配网集约化是稳步提升配网运行效能的必由之路,是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企业宗旨的有力举措,在开展配网集约化工作时,必须配足人力资源、完善配网各项规章制度、加快先进技术系统建设应用,才能保障集约化安全高效开展。

  作者简介:潘连荣(1985-),男,广西全州人,广西电网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配网调度 管理。

  参考文献

  [1]邱泽坚.东莞供电局配网调度集约化管理分析与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8.

  [2]陆锦培.配网调度管理模式研究及应用[J].广西电力,2012,35(4):25-28+76.

  [3]陈君德.配网调度运行集约化管理分析与应用[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6.

  (责任编辑:周羿廷)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