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班组的力量

  • 来源:国企管理
  • 关键字:数字化,5G,物联网
  • 发布时间:2022-01-23 11:14

  在5G、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中国经济注入源源不断新动能的当下,如何融入数字经济,成为电力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

  “状态全息感知、业务线上流转、数字全景管控、智能辅助决策”的数字化班组,是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实现“技术+管理”双轮驱动数字化转型的助推器,推动着甘肃电网迈向了“更加智慧、更加泛在、更加友好”的新发展阶段。

  智能运检:人工向机器的转变

  “叮叮,早上好,您今日有3项待办工作”,早上8点,750千伏兰州东变电站站长王珂的移动作业终端发出工作提醒。和往常一样,他在终端完成变电站主辅设备运行状态浏览,接着打开待办任务按照月度巡视计划发出指令,站内无人机、巡检机器人、视频监控系统自动开启设备巡视,随后点击“2号变压器A相排油阀漏油”缺陷任务,启动消缺处置流程。最后,他开始进行“东白线停电”操作,点击确认后,系统提示“请在操作前领取750千伏绝缘杆一组和750千伏接地线一组”。

  这是国网甘肃电力一线班组实现数字化转型后日常工作的一幕。在这里,由无人机、巡检机器人、视频监控系统形成高中低“三维一体”智能巡检模式,远程下达指令,一键完成巡视任务,通过AI算法实现设备缺陷智能识别,有效缩短设备巡视时长。巡视缺陷、设备异常实时上传,消缺流程线上流转,通过移动终端自动向检修人员下发检修任务单,实现缺陷即时发现、即时消除,提升设备健康水平。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构建设备状态评估模型,对变电站主辅设备监测数据、故障告警、微气象等信息进行实时分析和预测,增强设备预警研判能力,有效提升设备运检效率。

  “数字化班组建成后,我们的工作轻松了好多,不用一张纸,不窝一次工,不用加班录系统,我感觉像在科技公司工作。”兰州东变电站运维人员宋来顺如是说。

  近两年,国网甘肃电力落实中央“加快数字化发展”的要求,借助数字技术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切实激发基层活力,变革班组作业方式,实现班组减负、提质增效。通过优化业务流程,固化作业节点,嵌套耦合数字技术与行业标准,实现生产班组全业务流程线上办理,业务执行由人工化、行政化向智能化转变,有效解决了班组人员作业审批来回跑、流程繁锁签字难、作业流程不规范等现状。普及应用移动作业终端,AI助手推动一线人员由“电力工具人”向“全科医生”转变。动态生成人员绩效,智能生成针对性培训计划,根据知识型员工绩效结果推动人岗匹配“双向选择”,在激发基层活力的同时,加快班组人员由“业务执行单元”向“价值创造单元”转变。

  数字安防:人防向技防的转变

  “工作现场状况良好,各类设备状态正常,本次作业风险较高,现场工作负责人要做好安全监护。”11月15日,国网甘肃电力安全监督人员正对千里之外的750千伏沙州变电站作业人员隔空喊话。

  实施数字化班组建设后,安全监督人员可随时随处掌握现场人员行为状态、作业车辆运行轨迹、特种工器具定位信息,实现远程安全督查和作业风险预警提醒。

  通过建设企业中台、构建全景三维模型,国网甘肃电力实现变电站内线路潮流、负荷,主辅设备运行状态、异常告警信息在移动作业终端的即时应用。同时,在特种车辆上安装激光雷达,实时探测车辆与周围带电设备及线路的距离,一旦发现安全距离不足或人员闯入工作区域,立刻智能告警,提醒现场人员停止作业,保障人身、设备、电网安全。

  此外,国网甘肃电力首次结合数字化“两票”、全景三维模型与UWB定位技术,智能生成电子围网,自动校正操作位置,实现人员、车辆、特种作业工器具厘米级定位,超范围工作自动告警,安全状态动态预警,防止误入间隔等安全事件的发生。运用智能穿戴设备与激光雷达,实现带电作业现场全景监控,实时感知人身、设备、环境等信息,全过程监测不安全因素。

  提及电网智能化建设,大多数人能够想到的是设备远程操作、数据在线监测等。但在国网甘肃电力,智能电网能够达到的智慧程度远不止于此。“大云物移智链”新兴技术手段及新兴智能终端的广泛应用,安全防护手段不断创新,安全管理进入新时代。

  2021年5月1日至10日,来自全国35家单位、900余名施工人员参与祁连换流站年检工作,现场作业复杂程度和安全管控压力空前。国网甘肃电力充分应用数字化班组建设成果,借助三维模型、无人机、视频监控系统实现作业现场“云勘察”,有效减少施工单位作业成本和时间成本;通过移动作业终端实现作业工序层层解锁,确保作业标准化执行;应用人员准入和数字安监体系,实现作业过程“云管控”,确保祁连换流站年度检修高质量完成。

  智慧决策:传统向科学的转变

  随着数字化班组的建设,国网甘肃电力生产管理方式也发生了转变。

  围绕班组常态业务、核心业务,分析班组工作中难点、痛点,通过新技术应用、业务流程再造,企业取得了一系列基层班组实用易用好用的突破性创新成果,开启了安全生产智能高效全新局面。生产方式的转变倒逼班组管理模式由过去强调专业严密分工的科层制管理模式向强调知识资源整合为核心的智慧管理模式转变。

  依托技术创新与业务创新双轮驱动,国网甘肃电力推进生产组织方式变革,构建起“大数据+互联网+移动终端”的新型班组作业方式和“小前端、大后台”的新型班组管理模式,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和“双碳”目标实现。

  “智能巡检机器人发现2号主变A相排油阀存在漏油现象,请安排无人机系统进行复核。”10月25日,随着国网甘肃电力生产指挥中心值班人员下达指令,750千伏兰州东变电站内,无人机系统按照指令,开始设备特巡,并实时回传画面及采集数据。“‘2号变压器A相排油阀漏油’缺陷已生成”,数字化生产指挥平台推送辅助决策信息,值班人员确认后下达运检班组。变电站人员通过移动作业终端接收工作任务。

  2021年,国网甘肃电力创新建设生产管理的“大后台”——生产指挥中心,对上支撑业务部门管理决策,对下支撑数字化班组前端应用。省市两级生产指挥中心实行运检管控、安全管控、消防监测和应急指挥“四中心”一体化运作,县公司实行安全管控、供电服务指挥、消防监测管理、应急指挥及其他中心“4+N”一体化运作。通过搭建“组织+技术”平台,实现人员同台值班、指令统一下达、平台数据共享、高效协同指挥。以“平时业务中心、战时指挥中心”的功能定位,推动实现设备精益管理、风险精密防控、故障精确研判、供电精细服务、应急精准指挥,助力安全生产工作“看得见、摸得着、控得住”。

  “今年2月,甘肃电网遭遇强降雪、降雨,造成庆阳、定西、天水、白银、平凉多地区大面积设备覆冰受灾,抢险过程中,生产指挥中心充分发挥了应急响应指挥部作用,利用生产指挥平台和智能巡检手段高效有序组织开展受灾电网抢修工作,应急处置能力得到验证。”国网甘肃电力安全监察部贺洲强介绍道。

  截至目前,生产指挥中心全过程管控处置故障39起、危急缺陷27条、严重缺陷84条,及时发布电网风险预警327起、作业风险预警1294起,完成177起在线监测异常数据闭环管理,跟踪224条气象预警;开展外送电量重要断面、新能源上网并网点关键设备的监测盯防,全过程管控重要断面设备重过载143台次,甘肃电网设备管理穿透力明显增强,风险预控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就现阶段全国电力系统而言,国网甘肃电力数字化班组建设实践已率先进入全面应用阶段,公司所辖966个生产班组实现数字化转型,每年降低办公成本3300.9万元,减少变电站现场督察、管控次数10562人次,降低差旅、燃油成本1982.2万元/年,缩减各类生产作业前期准备时间12%,减少现场巡视时长50%,缩短故障处置时间22%,缩减变电站人员配置数量25%,成效显著。

  国网甘肃电力数字化班组的成功建设已走在全国前列,不仅推出了数字技术赋能基层作业的解决方案,还形成了一套独有的可复制、可推广的数字化班组建设模式,为建设能源互联网企业提供了“甘肃样本”。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