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莉佳:一体两面
- 来源:VOGUE服饰与美容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东京,奥运会,运动员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2-01-24 18:04
东京奥运会,重燃了疫情之下的奥林匹克精神。而在赛场之外,一个熟悉的身影活跃在媒体报道的一线,她就是徐莉佳。如今,这个曾经的帆船单人艇奥运冠军还有另一重身份——媒体人,东京奥运会时,她重返赛场,完成了运动员对运动员的观察与对话。
在疫情的考验之下,东京奥运会的举办无疑是困难重重的。切换了身份的徐莉佳,每天在酒店、赛场.新闻中心三点一线地工作。“由于无法去餐厅,这届奥运会期间我真的吃了二十多天便利店,又值酷暑,的确不容易。在奥运会期间,我们和很多国内的媒体朋友团结在一起,像打游击战般不停地去抓拍,互相帮助以便获取更多的素材。"
这种媒体视角与身份的转换绝非是一次客串,对此,徐莉佳已做了充分的准备。"多年的运动生涯中不断地与媒体打交道,让我逐渐对这个行业产生了兴趣。”在英国南安普顿索伦特大学完成体育新闻传媒研究生课程后,她从2018年开始制作音频节目《体坛佳音》同时,她还进行了发声训练,改进普通话。"我希望凭借着自己的努力以及运动员身份的优势,来突破行业壁垒。我会习惯性地关注运动员的伤病问题。作为媒体人,我更希望去传递运动的魅力。"
而作为运动员,徐莉佳对于访问的关注点也有着自己不同的视角。”因为我与很多运动员都是朋友,大家对我会更放松,更亲近。我对运动员所面临的心理、身体问题感同身受;当运动员达到一定的竞技状态之后,真正决定成绩的往往是心态。而运动员的抗压经历也能够为大众提供一些启发。”
从最初单一的音频到图文.短视频.面对面的采访,徐莉佳结合当下新媒体环境不断做出改变,目的是让有着不同收听/观看习惯的人都能关注节目。对于东京奥运会期间,越来越多的运动员在社交平台上以直播、对谈连线等形式发声,徐莉佳认为这样主动接受媒体是件很好事,能让人们看到赛场外运动员更立体.可爱的一面,少了过去给人的严肃拘谨的印象,由此可见,“运动员与媒体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与海浪同行的日子
出生在上海的徐莉佳,五岁开始游泳训练,没想到后来却入了在泳池边蹲守好苗子的帆船教练的法眼。“十岁的时候,我在上海青浦淀山湖的水上运动中心参与了两周的试训。帆船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比游泳有趣,很幸运的是最终我入选了。”
和其他室内运动不同,帆船运动是将自己的身体与帆船一起投掷于大海中,赤膊上阵。它要经常和大自然打交道,因为每天风、浪、气流、天气等因素都不同,所以每天都是新的挑战,需要不停地观察.思考,探素最适合的航线。“虽然每一项运动的专业训练都很辛苦,但这项运动带给我的新奇感远远大于辛苦,我也因为这份热爱不断地克服了训练的苦和伤病的痛。”
而在这个过程中,乘风破浪并不是徐莉佳要面对的唯一的困难。她左眼弱视,双耳听力只有正常人一半。但面对身体上的短板,她没有自怨自艾,而是与身体找到了一种自洽。
“在训练当中,为了让我能够听到,教练会特意准备喇叭。而在平日,靠近说话的人.读唇语、依靠助听器,是我交流的常态。以前可能会抱怨上天的不公,小时候也因此受过欺负与嘲笑。但听力缺陷在所有的残疾当中是最容易弥补的,所以现在更多的是感恩身体赋予我的一切。"这种看似平淡如水的坚韧,从某个角度看,似乎与海洋的宽广有着某种重合。
训练时跌入海中差点遇难,膝关节长肿瘤险些被截肢,运动中经历的数次被迫改项,这些都没有阻止徐莉佳冲击世界冠军的决心。
自投身帆船训练开始,她在帆船运动方面的天赋就已通过一系列赛事中取得的成绩获得了证明:在欧美参加了多项赛事,并一举在2001.2002两届世锦赛OP级帆船比赛中获得冠军。后在2002年釜山亚运会帆船女子OP级的比赛中,年仅15岁的她再次夺冠。2003年,按照国际帆船.帆板协会的规定,超过15周岁的选手必须由小级别的OP级帆船改练大级别的项目,因此徐莉佳开始练习欧洲级帆船。随后她改练激光级(奥运项自),仅八个月,就在首次参加世锦赛上创造了奇迹,18岁的她以压倒性的优势夺得冠军。2008年北京奥运会,年仅20岁的徐莉佳在青岛奥帆中心举行的帆船激光雷迪尔级奖牌轮争夺中成功夺得了铜牌,帮助中国队实现了奥运会帆船项目上奖牌零的突破。
而2012年伦敦奥运会夺冠,毫无疑问是徐莉佳职业生涯中的高光时刻,在女子单人艇激光雷迪尔级的比赛中,她发挥出色,斩获帆船项目的首金。伦敦夺金也弥补了徐莉佳2008年该项目夺得铜牌的遗憾。在闭幕式上,她成为了中国代表团的旗手。2006年多哈亚运会的胜利同样让她印象深刻。"这个级别是公开级,男女可同时参赛,我是唯一的女选手。我战胜了所有的男选手。虽然女性在体能上不占优势,但我们依然能够通过抓好细节,来战胜他们。"
这种包容性,也是帆船运动的魅力之一,可以抛去身份.性别、体能差异,在同一片海洋进行公平地比拼。当然,帆船还有几百种不同的船型,这也是它的另一种魅力。
角色转换,源于热爱
从运动员到媒体人,这种切换也源自于她对体育运动的热爱的驱使。
徐莉佳坦言:“我未曾想过退役或者淡出赛场,但是身体的原因让我没有办法进行高强度的训练,现实让我逐渐淡出赛场,但是通过媒体,我依然可以延续对体育的热爱。无论身份如何转换,都是在为体育发声。"
淡出赛场后,生活中徐莉佳也有着自己的吉奏。习惯与理平人轩行—工作的话,我在每一餐之前都会进行一定的运动;在外工作时,也会保证运动量。入睡前,还会学习或者工作。我经常灵想,以前宾想更多的是为了上Cr净争下来,在玉力很大的的E的主-而现在更多的是希望自己能够专注。”
女如地用“新本、交T时也关注以开放的态度去拥抱一切,同时也关注海洋环保。"当我身处大自然中,会产生弓虽究是的敬表是。具从于5t-族和音,会发现人类的渺动小.学与个u谐相处。帆船人通常会很自然地成为环保主义者,保护海洋。"
关于未来,徐莉佳还有着未竟的目标。”作为够船人-我行量T15元成环游世界的梦想;.1今长希望可以以不同的身份和角色去参与更多的奥运赛事中,将我与体育的缘分一直延续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