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间师门的教育特点

  近年来,民间师门林立,情况各有不同。但都有教育功能,是其共同点。本文拟在了解情况基础上,对此课题做初步探讨。

  一般师门,是由师父授课。既然开门立户,师父都有一些发现和发明,可以陆续传授给弟子们。因其发现和发明比较珍贵,一般采取线下授课,可以随时问答,并且便于保密。但是近来受到疫情影响,聚集不易,因而改为线上者不少。当年线下一般三五天一期,目前线上则可延长一些。

  有些师门历史较长,早期弟子已经成熟,有时也协助师父授课。特别是师父年老力衰之时,即由大师兄主事并授课。其他擅长讲课者,也可以协助授课。有的师门早期弟子文化程度不高,进步较慢;新近弟子精通科技,后来居上,登台授课,为师门增添生机与活力。

  师门教学内容,大都独门秘笈。其中有些内容可能见诸书刊,但多有别解,有些加深,师徒敝帚自珍,颇有神秘色彩。面授时一般收缴手机统一管理,禁止录音录像。很少印发讲义,允许记录笔记。线上教学则有所放宽。

  师门教学内容,有的出版书籍,但关键之处语焉不详,仍需课上点拨。书籍一般内部发行,价格较高,不能按照印张核算。有的师门规定教材不可外传,发现严惩。

  师门教学需要收费,情况相差甚远。有些收入门费数万,之后不再收费,亦不退费。此法手续简单,但门槛较高,凡人却步。有些每年交费,不过几千。此法门槛较低,但是过后麻烦。每年收费,亦有不续费者。

  师门教学的上述特点,均有深刻的社会原因。古代和近代的师门,一般戒律森严,管理缜密,成员循规蹈矩。而现当代的师门,成员良莠不齐,需要设法防范。曾有弟子得到成套教材之后,自立门户大量翻印,开坛收徒与原师门形成竞争。这在古代属于欺师灭祖,而在当代,虽然缺德,却不违法,故师门不得不防。

  因而许多师门鉴于人心不古,对教学内容严加保密,设置各种措施,不难理解。例如每次上课只发一册教材乃至几页讲义,有些关键技术甚至不许记录,全凭记忆。有的师门对于不续费者当天除名,也有的提醒一次或几次,然后除名。

  师门线下授课,一般通过微信群、直播平台、腾讯会议、喜马拉雅等网络工具。均设群主和管理员负责日常维护。弟子交费后进群,可以正常听课。如果更换新号,需要退出旧号。一般师父均能比较熟练掌握播出技术。少数不能掌握的则有贴身弟子协助授课。

  由于运行依赖网络手段,当代师门已经与古代师门大有不同。教育法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于民间师门并无具体规定。然而其大量出现,说明具有一定社会需求。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调查研究、考察分析,逐步纳入正常管理范围,成为体制内教育不可或缺的必要补充。在丰富社会教育形式与内容、提高全民族多方面文化知识、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需求等方面,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