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型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 来源:科学与技术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水利工程,施工质量,质量控制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2-06-17 20:29
摘要:近年来,水利工程迎来了投资高峰和建设高潮,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尤其是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干支渠防渗工程、人畜饮水安全、农村“五小”工程,但是在质量控制的方面还存在着很多关键的问题。本文在对质量控制相关原理介绍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和研究了水利施工质量控制内容。
一、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我县小型水利工程具有小而全、专业多、单项工程量小、单价低、投资少、工期短等特点,其质量控制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项目管理水平差
项目部人员素质不高,缺少高水平的管理人才,项目管理科学化决策少,相关的技术支持比较少,随意性较大。小型水利工程主要由地方筹资,采用地方单价都较低,加上资金到位情况比较差,是工程往往不能够按照计划进行,而一些地方矛盾也由于领导的重视不够,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工程的施工进度。
2.工程前期勘测设计不规范
个别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项目规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文件,由于前期工作经费不足,规划只停留在已有资料的分析上,缺乏对环境、经济、社会水资源配置等方面的综合分析,特别是缺乏较系统全面地满足设计要求的地质勘测资料,致使方案比选不力,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严重滞后,整个前期工作做的不够扎实,直接影响到工程建设项目的评估、立项、进度和质量等。
3.施工达不到质量要求,出现“豆腐渣”工程
一是工程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分包与“隐性转包”。水利工程的主体工程对分包是有严格管理的,不允许分包,更不允许“转包”。但实际上小型水利工程主体工程的分包与“隐性转包”现象比大中型工程普遍的多。多次转分包,层层收管理费、资金流失,经济利益驱使偷工减料,粗制滥造很难避免。
二是大量民工及农村施工队伍涌入建筑市场,施工人员业务素质差,技术水平、经验不足;
三是施工不规范,质量控制手段落后,管理粗放,质量体系有待健全,质量把关不严。
4.施工单位存在抢工期赶进度
不少施工单位常常出现抢工期赶进度的现象,导致对某些工序不够重视,敷衍了事,如仓面清理不彻底;凿毛程度不能满足施工规范要求;新老混凝土结合面少铺或漏铺砂浆;为图省事在混凝土水平施工缝面不设键槽,结果在灌浆或蓄水时,沿施工缝面出现漏浆或渗漏水等现象。
5.监理市场不规范,监理工作不到位。
一是监理队伍少,人员素质良莠不齐,部分人员无证上岗,工作责任心不强;二是监理市场不规范,监理单位存在“一条龙”、“同体监理”、“自行监理”现象,监理成“兼理”;三是监理工作不到位,工作深度和广度不够,质量能力不强,缺乏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二、施工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1.人员的控制
加强人员资质审查要求,明确必须持证上岗。工程建设一般要求领导者应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一定的文化素质,丰富的实践经验。监理工程师应具备水利水电工程监理工程师执业资格。加强对技术骨干及一线工人的技术培训。在中小型水利工程的施工队伍的构成基本是以农民工加包工头的形式,绝大多数人没有经历正规的专业技术教育,主要从事比较单一的施工内容。
2.材料的控制
对于工程中使用的材料、构配件,承包人应按有关规定和施工合同约定进行检验,并应查验材质证明和产品合格证。材料、构配件未经检验,不得使用;经检验不合格的材料、构配件和工程设备,承包人应及时运离工地或做出相应处理。明确质量标准。
3.工序质量的控制
工序质量控制是施工技术质量职能的重要内容,也是事中控制的重点。因此控制要点有:工序质量控制目标及计划。确立每道工序合格的标准,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执行每道工序验收检查制度,上道工序不合格不得进入下道工序的施工,对不合格工序坚决返工处理。
4.检测的控制
一般的单元工程检验由承包人的质检部门进行,报监理工程师签证确认。重要部位的隐蔽工程、关键部位和关键工序的单元工程,承包人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报监理单位,由项目法人组织施工、设计、监理、地质等部门联合检查。
5.环境因素的控制
工程技术环境。工程地质的处理是水工建筑物施工的质量控制要点,不同的地质状况会对工程的施工方案及质量的保证造成不同影响。施工场地的狭小会造成大型施工机械设备进场的困难,而不得不换用简单的施工机械,则对工程质量的保证也会造成影响。对环境因素产生的影响,要予以充分重视,根据工程特点及具体情况,灵活机动的进行动态控制,把影响减少到最小程度。
三、保证水利工程质量的对策
1.大力整顿和规范水利建筑市场秩序
保证水利工程质量需要一个良好的水利建筑市场环境,因此整顿和规范水利建筑市场程序意义深远。一是加强建筑法制建设,强化法制意识,认真贯彻执行《建筑法》《招标投标法》等法律法规,同时继续制订完善工程质量的法律、行政法规和技术规范,提高依法行政自觉性。二是强化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严格建筑活动主体资格管理体制和承发包管理、项目管理。
2.规范建设单位市场行为,落实项目法人职责
项目法人是项目建设的责任主体,对工程质量负总责。一是严格按基本建设程序办事,坚决杜绝“三边”工程。二是依法组织招标,并签订有关合同。三是严格挑选施工队伍,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严禁转包和违法分包行为。四是负责按有关验收规程组织或参与验收工作。五是按工程实际需要把建设资金落实到位。六是鼓励质量创优,实行优质优价,严禁盲目压价。七是保证有合理的设计、施工工期,防止盲目抢进度、赶工期的现象。八是进一步落实领导责任制,扭转部分领导重效益、轻管理,重进度、轻质量的倾向。九是保证监理单位责、权、利统一,充分发挥监理单位作用。
3.强化施工管理,保证施工质量
施工是形成工程保质量的决定性环节,施工单位质量管理和控制是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重点和基础。一是完善施工单位质量保证体系,严格实行质量“三检制”,并使该体系正常、有效运转。二是从操作人员、建筑材料、施工机械、施工工艺和方法、施工环境5个方面做好施工工序质量控制。三是对工程施工环节进行严格的动态控制,落实施工前主动控制、施工中认真检查、施工后严格把关的质量控制措施。四是加强施工单位内部管理,严格按设计图纸和施工规程、规范、技术标准精心施工。五是项目经理、质检员、特种作业人员要达到全部持证上岗。
4.完善监理制,提高监理工作水平
工程监理能促进承包企业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有利于对工程质量、工期、投资目标进行有效控制,防范偷工减料、粗制滥造问题发生。但由于监理制度推行时间不长,需在实践中完善。一是规范监理资质管理,加强对监理持证上岗的监管。二是加强监理人员培训,提高监理队伍素质,解决少数监理人员素质差、监控能力不强、难于胜任监理任务的问题。三是培育监理市场。监理必须是社会化、专业化的企业单位,不应挂靠在部门或行业之下。四是逐步通过招标选择合适的监理单位,防止和抵制“同体监理”。五是监理要综合采取现场旁站、巡视、测量、试验、指令文件、工作程序规定、计量支付签证控制等多种手段和方法做好质量监控。六是监理人员要严格履行职责,执行监理规范,真正做到对项目质量、投资、进度全方位、全过程监理。
四、结束语
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群众生产生活的和谐稳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加强质量管理工作,督促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参建各方明确各自的责任和权利,促进各方自觉完善各自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行为,基本形成“建设单位负责、施工单位保证、监理单位控制、政府部门监督”的质量管理体系框架,是监督站工作的重要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