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检验技术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分析

  • 来源:食品安全导刊
  • 关键字:食品检验技术,食品安全,应用
  • 发布时间:2022-06-20 16:03

  摘 要:近年来,我国频频出现食品安全问题,这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是一种潜在的危害。以此为背景,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本文针对食品检验技术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进行论述,有助于提高食品的安全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较之以往得到了显著改变,人们开始愈发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可以说,食品安全不仅关乎人们的身体健康,还影响社会和谐、经济发展等其他层面。我国在近几年频频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如地沟油事件、土坑酸菜事件等,给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以此为背景,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食品检验技术,有助于提高食品的安全性。

  1 食品检验的定义

  食品检验,就是有关人员参照某些化学或生物等学科的理论知识及技术,将之与现行的食品安全标准相结合,对食品所使用的生产原料、半成品等进行科学检验,并以检验结果为依据,判定该食品是否符合安全标准。食品检验所涉及的对象众多,如添加剂、营养成分等。当前,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食品检验技术也得到了相应的完善,这些技术均具备良好的精准性,检验结果的精确度高达百万分之一。同样,食品检验工作需包含众多指标,比如微量元素、食品添加剂等[1]。而工作人员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会依据不同食品的特征,进而选择与之相匹配的检验方法,在此环节,各个指标所对应的检验方法也有所差异。

  2 食品检验工作的特点

  2.1 样品类别繁杂

  食品主要是指代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以食用或是饮用为目的的成品及原料,同时,参照传统文化而言,兼具中药材属性的食物也可被纳入食品的范畴,如此看来,食品所涵盖的范围十分广泛,且样品类别也较为繁杂。正因为如此,加上检验指标众多,各项指标均要采用与之相对应的检验方法,致使食品检测分析技术变得更加复杂。

  2.2 检测种类过多

  2.2.1 重金属污染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水平不断上升,同时工业化进程也在持续推进,这直接导致矿产资源被大量开采,原有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这不仅不利于绿色经济的发展,还影响了食品安全。目前,对人体健康造成较大影响的重金属元素主要包括汞、铅等,而这些元素也成为了食品检测工作需要涵盖的检测项目。

  2.2.2 兽药残留

  当前,我国的牲畜养殖业为了满足人们对肉类产品的旺盛需求,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但目前所采用的动物养殖方法存在明显不足,如兽药残留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决。有关检测数据显示,青霉素在肉类食品中的残留量已高达7%。为了有效改善该现象,我国农业部特出台相关规定,即规定工作人员在检验动物性食品中是否含有标识残留物时,必须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这种检验方法的工作原理是借助高压输液系统,将液体视为流动相,而后在具备固体相的色谱柱中泵入不同极性的单一溶剂或是比例不同的混合溶剂,当成分在柱内完成分离之后,便使用检测器开展检验工作。

  2.2.3 农药残留

  就目前的农业生产情况而言,在全世界范围内,共有1 400余种化学农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农药,如有机磷、有机氯等大致有400种。由于我国农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农民在农产品的种植过程中会广泛使用农药,与此同时,难免会出现对农药不合理使用的现象,进而导致部分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超标,因此,食品检验工作必须涵盖农药残留的检验。

  2.3 检测成分含量过低

  参照过往的样品检测经验可知,食品检验的成分含量多数较低,通常情况下是ng,在某些情况下可能达到pg级别[2]。

  3 食品检验分析技术在食品安全中的意义

  以食品加工生产阶段为起始,中间会历经市场销售、消费者购买,直至消费者使用,全过程的安全就是食品安全。做好食品风险评估工作的主要原因在于食品与诸多环节息息相关,然而,在这些环节中难免会存在危害食品安全的因素,因此工作人员出于确保食品安全的考量,就要做好精确分析。食品风险评估包含生物学、农学等学科内容,这就需要多种技术为该项工作提供有力支持。目前,食品检测分析工作可以较好地确保食品的安全性,从而对影响食品安全质量的不确定因素作出有效评估。同时,食品检验技术对食品加工厂和销售方而言,都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食品检验分析技术的正确应用,有助于监管部门对食品开展有效的监控,此举将会显著提高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4 我国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

  国内大中城市的城乡接合部及其下属乡镇都存在严重的违法生产与经营问题。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许多食品生产厂家规模小、资金少、安全保障措施不完善,工艺较为落后,卫生操作流程也不规范,常发生不合理添加食品添加剂的情况,这会导致许多不符合安全检验标准的食品进入市场中。

  5 食品检测技术的应用现状

  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食品安全检测工作,以抽样检测或是对整体流程进行监督和抽样调查的方式开展此项工作,相关人员可借助现有的食品检测技术分析食品是否具备良好的安全性,此举会进一步提高食品检测技术在我国的应用范围和应用深度。当前,监管部门主要依靠现代化的检测设备开展食品检测工作,以此分析食品内含成分及化学元素。工作人员对上述内容开展检测,可以确保食品质量符合我国的有关标准,

  我国应当始终坚持做好食品安全检测工作,并给予科研人员充分的支持。依靠新技术进一步拓展现有的检测功能,以期使技术能充分发挥出自身应有的价值。对于传统食品检测分析工作而言,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且该过程应用到的设备价格十分昂贵,整体操作流程的要求也非常严谨,设备在使用期间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专业人员只能在实验室内借助专业设备开展检测工作,无法做到现场抽样检测。一般情况下,食品检测工作所涉及到的种类和数量都十分巨大,工作人员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检测工作。依据目前情况来看,急需一种便于食品检测人员开展检测工作、耗时短、操作方便的检测技术,以满足食品检测工作的需要。

  6 食品检验技术存在的问题

  6.1 重复检测

  目前,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有多个部门负责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而这些部门之间多进行各自管理的工作方法。就食品安全问题而言,并未有指定部门予以专门负责,这就造成这些问题可能存在监管不力的状况,尤其是某些关键环节缺乏有效监管,导致整体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难以顺利推行。

  6.2 过于依赖进口设备

  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工作较之以往相比,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其主要原因在于检测设备方面。目前,我国在食品检验工作中所应用的各类检验设备多依靠进口,未能实现设备国产化,从而导致我国的食品安全工作难以顺利发展。与此同时,检验工作所用的各种检测方法和检测技术也多是借鉴国外经验,未能全面参照我国现有的食品安全特点,这也有碍于食品安全检验工作的推行。

  6.3 检验灵敏度低

  目前,我国在行政处罚工作中无法应用食品快速检验结果,该结果只能适用于前期的初筛工作,这从某种角度上而言,极大地限制了食品安全检验工作的有效推行。针对初筛后可能出现不 合格的产品,仍需进行实验室检测,但此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且工作效率较低,某些保质期较短的食品根本无法采用这种检验工作。

  6.4 定性分析难

  目前,我国的食品检验工作缺乏统一的规范,导致检测人员无法对食品进行全面的定性分析,阻碍食品安全工作的有序开展。比如,在我国各省市普遍存在的地沟油问题,处理该问题的唯一方法就是行政执法人员进行现场查处,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参照现行的食品检验要求无法对该问题进行定性[3]。与此同时,食品安全检验标准也不尽完善,难以满足食品安全检验工作的各项所需。

  7 食品检验分析技术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

  7.1 光谱检测

  光谱检测技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环保性、污染性,这些特性都是化学检测分析技术所不具备的。光谱技术的主要工作原理是工作人员参照化学元素对光产生的不同反应,从而判断食品内是否存在有毒有害物质,以及这些物质的种类。该项技术需要借助先进的设备才能开展检验工作。同时此技术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检验出食品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质的实际含量,进而判定其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7.2 酶联免疫分析

  酶联免疫分析技术的工作原理是以酶作为标记物,并且借助酶催化反应所具备的专一性,将之与其对应的特异免疫性反应充分结合,从而达到提高灵敏度的目的,以此规避应用在放射免疫技术中的放射同位素对人体造成的伤害,与此同时,本项技术主要应用于食品污染源检测,如检验农药残留、大肠杆菌等。此技术的主要特点在于,能对污染源开展定性和定量分析,且可以有效提高灵敏度,以此达到减少检测成本的目的。这种检验方法具有良好的精确性、科学性和稳定性。

  7.3 生物传感器分析

  生物传感器检验技术同其他食品检验技术相比,最为明显的特征即为自身的应用时间已达数十年之久,且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此项技术的主要工作原理是使用特定的方法转换作为敏感材料的生物活性成分的浓度,使之成为能用于检测的电信号。当前,生物传感器分析检验技术较之以往相比,已经得到了创新,其中融入了免疫技术,使得该项技术的检验灵敏度得到有效提高,同时,还可以节省检验时间[4]。

  7.4 生物芯片技术

  目前,生物芯片主要分为蛋白芯片、微流控芯片和基因芯片。生物芯片技术是一项涉及多个学科,比如生物化学、物理等学科的新型检验技术,这项技术将不同生物分子借助有关阵列模式进行有序排列,从而形成固相表面,促使其与目的靶向分子产生相互作用,并在同期发生特定反应[5]。工作人员针对靶向分子与芯片之间产生的反应进行测定时,可借助酶标法或同位素法,而后采用高精度扫描仪,对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并借助各种专业软件分析结果,最终的检测结果表现形式为测度结果总量,这项检验技术的主要针对对象是诸如活体细胞一类的物质。

  7.5 电化学检测分析

  电解分析、极谱等方法共同组成了电化学检测分析技术法。工作人员为了分析食品内是否含有比如氰化物一类的任何有毒有害物质,就会观察极谱波峰。电化学检测分析技术的显著优势是应用方式十分便捷、具有更高的工作效率,缺点则是必须对待检测的食品样品进行预处理,倘若此项工作不能妥善完成,那么检测结果会受到影响。由此可知,这项技术在日后亟需相关人员予以优化。

  8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针对食品检测所具备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叙述,并以此为背景,介绍了食品检验分析技术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这些技术的应用将有助于降低工作难度,有效提高食品安全。

  参考文献

  [1]丁少恒.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食品,2019(18):132-135.

  [2]张玉莲.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在食品质量安全中的主要作用[J].科技与企业,2016(2):72.

  [3]肖红.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对食品质量安全的影响[J].中国食品,2018(8):138-139.

  [4]李璟.浅析食品检测技术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现代食品,2017(21):47-49.

  [5]冯路平.我国食品检验技术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探讨[J].中国化工贸易,2017(16):65-66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