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顿悟了这世界的残酷

  上海的疫情还在持续鏖战中,也因此磨光了很多人的耐心,很多人已经在家封闭了至少60 天,或者更久,远程办公成了一种流行趋势,但并不是所有的工作都可以通过远程办公来解决。如果不是这段封闭的时间,我相信这辈子不会相信在一个经济最发达的城市有人会露宿街头,有人会吃不饱饭,有人会倾家荡产。无论好的坏的,凡是过往,皆有所得。

  我们小区有一个封控楼,从三月初至今因为有2 例阳性,一直封控至今,最早的阳性患者被转运后回来一周再度被转运,且据他所说第二次转运时他并未复阳,但他仍然去了。接着第二例阳性出来,对于传染源——他无疑是其中一个被怀疑的传染源,尽管他和第二例阳性没有任何的时空交互,连房间都是一个南一个北。在第二次从方舱回来后他没有再回小区居住而是蜗居在一个旅店,他说他怕了,怕影响小区的楼栋邻居,或许也怕传染源的假设……这便是人性。

  一直以来我们小区都是有爱的小区,从封闭的第一天开始,小区的团购便应运而生,光我加入的团购群就不下50 个,而每个群的团长和志愿者都会主动把牛奶食物送至独居老人以及物业保安门卫办公室。封控楼的居民也时常收到小区其他居民的物资。或许城市生活让我们成了过客,而在这样的封控时期才发现远亲不如近邻。

  在封控最开始的十天,我也遇到买不到菜的情况,幸好母亲一直有囤菜的习惯,让我们在最初艰难到有钱都买不到菜的时候仍然吃得很有质量。这个时候不得不感慨父辈的传统习惯原来都是事出有因的,那些原本早已老套过时的空话,在这两个月当中变成了至理名言,比如居安思危,比如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比如活着很贵,有钱也未必买得到菜。在被哄抬物价最艰难的十天,很多“月光族”的白领们也面临过无钱无米的阶段。年轻人在面对网络红利和便捷生活的同时也遭遇到食不裹腹和囊中羞涩的尴尬。所以“无论有钱没钱,没事还得多存钱”这个老年人的名言开始变成年轻人的警钟。因为在封控的2 个月里,大部分人都在耗家底。

  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在中小企业当中,大约34% 的企业现金流只能维持一个月,33% 的企业现金流只能维持两个月,17.9% 的企业现金流可以维持三个月,在这种情况下,疫情后的“次生灾害”会有很多中小企业关张,会有一堆的大厂加大裁员力度,会有一堆的人面临失业降薪。交不起房租,吃不上饭,而这个将来会如何面对?

  两个月的封控,我也时常纠结,作为一个中小企业的创始人,本就夹缝中生存,我担心现金流的断裂,我深知这种不可抗力因素对企业发展的破坏力。但作为职场人和掌舵人,我又特别能理解职场人的艰难和不易,也不愿放弃任何一个同舟共济的人。人的一生难免会遇到各种坎坷磨难,面对苦难的态度也决定了我们的人生高度。但是世界终究还是残酷的,如若5 月底不能解封,在零收入的情况下,我们到底还能坚持多久?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