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点悬赏机制到底有没有问题

  • 来源:电子竞技
  • 关键字:战略,悬赏,机制
  • 发布时间:2022-07-14 19:36

  “小哥哥,小哥哥,我想请问一下,为什么经济领先就有优势呢?”

  这句《陪你到世界之巅》的台词以前会被大家用于调侃那些看不懂比赛的“云玩家”或者比赛被翻盘的战队,但在今年英雄联盟春季赛开始后,它被大家用作反讽,指向的是战略点悬赏机制。

  一支队伍明显落后于对方时,地图会出现双方可见的为劣势方提供悬赏的战略点,当劣势方拿下这一战略点,悬赏就会平分给五位选手。这是去年11 月18 日英雄联盟 11.23 版本更新带来的新机制,将近两个月的时间里并未引起大家的讨论,直到LPL 春季赛第六天LNG vs RA 的第三局比赛后。

  这场比赛进行到14 分20 秒,战略点悬赏出现在地图上,此时RA 经济领先四千,到了27 分10 秒,双方经济差只剩一千多,战略点悬赏才逐渐消失。而在EDG 与TT 的第二局比赛中,战略点悬赏却出现在双方经济差达到七千的时候。

  战略点悬赏究竟如何触发,成为大家讨论的焦点。

  11.23版本的公告只提到战略点悬赏基于经验值差距、金币差距、巨龙差距以及防御塔差距四个因子,并未给出明确的计算公式。大家猜测LNG 下路不吃经济而全给中上,对位经济差拉大,才使战略点悬赏早早出现,甚至部分观众做起了分析师的活儿,通过统计各场比赛的数据来计算四个因子的权重。

  在社区评论里,大家讨论的不只是触发战略点悬赏条件的不明确,还有这一机制对于比赛优劣势判断的不准确。

  除了这四个因子,阵容选择同样会影响比赛局势。英雄联盟比赛有前期阵容与后期阵容之分,前期阵容在前期表现强势而在后期伤害不足,后期阵容会在前期做出兵线、巨龙以及防御塔的让步是很自然的战略决策。

  阵容选择不被机制考虑在内,前期阵容就要承担更高的风险,而后期发力的阵容将能更容易地抹平前期必要让步造成的劣势。除非战队有自信能够快速终结比赛,否则拖后期才是最优方案。

  一旦双方都选出后期阵容,往往就会避免前期交战,在大家看来,缺少碰撞的比赛显得极为无聊,只有那最后几十秒的悬念而已。

  本赛季确实有更多的后期英雄成为比赛的主流选择,有些观众开始把观赛体验变差直接归结于战略点悬赏机制。对于商业化的竞技赛事来说,观赛体验变差是相当致命的事情。

  其实,战略点悬赏机制应该喊冤,从LNG vs RA 的第三局比赛可以看到,战略点悬赏带来了1650 的补偿,平分给五个人只有330,还不够一把长剑的价格,并不足以左右阵容选择。这很大程度是装备调整导致的,而不完全是战略点悬赏机制。

  但无论是装备调整还是战略点悬赏机制,最后发挥的作用以及问题起因都是相同的。

  早在两个月前,装备调整与战略点悬赏机制就出现在游戏内,相较于赛场上的争议,玩家对它们并没有明显的反对声。

  有些玩家会觉得战略点悬赏机制毫无存在感,有些玩家还会喜欢这一机制,尤其是遇到“孤儿”队友狂送对方人头时,通过战略点悬赏,他们能够回到不那么劣势的局面,获得更好的游戏体验。哪怕有些玩家不喜欢这一机制,也不能否认它至少给大家带来了些许新鲜感。

  新增的破碎王后之冕、公理圆弧等装备也是如此。玩家需要保持新鲜感,游戏就要频繁地更新;玩家需要更有趣的玩法,游戏则要创造新的装备与机制。

  然而,游戏与比赛是两回事。在游戏内,随机排到的玩家组成一队,各选各的英雄且不交流。在比赛里,选手是固定的组合,会尽可能地做出最佳的英雄搭配和战略决策。

  可以说,游戏的随机性能给玩家带来快感,比赛却是减少随机性、追求确定性的过程。

  作为游戏玩法的战略点悬赏机制保持神秘没有什么不好,作为比赛规则的战略点悬赏机制却应该明确公开,大家就应该知道战略点悬赏是如何触发的。

  尽管触发战略点悬赏条件没有公开是对所有战队的不公开,或许原来的打法风格会有影响,所有战队还是站在同一起跑线,谁能更快地摸清规律与算法,谁就能拥有更多主动权,但公开的比赛规则不仅意味着公平性的验证,很重要的还有合理性的验证。

  我们可能隔个四年才在奥运会看个体育比赛,但只要四年前或者八年前、十二年前了解规则,现在我们依然能够看懂。

  你还记得四年前、八年前的英雄联盟比赛是什么样的吗?

  如果四年没玩英雄联盟,也没看英雄联盟比赛,现在你还能看懂吗?

  这些改动到底有什么意义?

  对于比赛来说,规则修改应该是有足够验证支持的合理修改,否则频繁修改只会使比赛难以得到长时间的广泛认同。两回事共用一套逻辑,或许才是战略点悬赏机制背后的问题关键。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