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的卫生纸为什么要折三角?

  • 来源:视野
  • 关键字:酒店,卫生纸,三角
  • 发布时间:2022-08-18 19:42

  以往我们都觉得,设计是一门艺术,它考验的是创造力,越天马行空越好。

  但是认知科学家诺曼说了,设计的本质,其实不是创意,而是沟通。它是一门设计者和使用者之间,通过产品实现无声沟通的学问。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平均每个人要和两万多件东西打交道,大到飞机、汽车,小到一个创可贴、一个钥匙扣,每件物品都有它自己的用途,也都要经过设计师的手。

  设计师要做的,不是让你觉得它多好看,而是让人一看到这件东西,就马上知道它是干什么用的,正确的使用方法马上就会自己跑到脑子里。

  你的产品要在设计上调动起用户的本能,让他意识到正确的使用方法,而且还要让他避开错误的使用方法。

  比如一扇门,外侧是推,内侧是拉。假如内外两侧设计成一样的把手,那开门的人就有一半的机会犯错。

  再比如说,我们进酒店客房,马桶边的卫生纸一般要折成一个三角形的头儿,目的就是在没有说明书和服务员的情况下,告诉客人,这个房间是打扫整理过的,卫生间没有人使用过。

  这就是设计的语言。

  那么一个好设计到底该怎么实现和用户沟通,到底沟通个啥?

  第一条,叫示能。

  顾名思义,就是展示功能,别人一看到你的设计,就能马上反应过来——它是啥,怎么用。

  至于错误的用途,自动屏蔽,根本就不会出现在脑子里。

  所以,沟通的第二个要点,就是约束。

  也就是我不想让你做的事情,你根本就做不到。比如,用Wo r d打字,当你在没保存的情况下,直接点击右上角的关闭按钮,是关不掉的。

  设计者会弹出来一个提示,上面只有三个按钮——保存、不保存、取消。这就意味着,是否保存,你必须亲自做一个决定。

  也就是说,设计者有一项使命,要把用户错误的选项全都锁住,那么正确的答案就很容易选出来了。

  设计沟通的第三个要点,叫映射。

  也就是产品设计要映射出我们约定俗成的习惯,把现实生活中的经验模拟到一个虚拟的世界里。比如,电脑上的文件夹,其实计算机里面的文件都是散着放的,但是为了让你看着方便,所以才设计出了文件夹这个东西。

  在这个约定俗成的框架里,还要明确产品的每个操作,会映射出什么样的结果。比如手机的音量键,我们一看就知道,按上边是提高,按下边是降低。

  所以要建立正确的映射,就必须搞懂使用者的习惯。

  沟通的第四个要点,叫反馈。

  也就是用户的每一个操作,都要第一时间得到一个清晰的反馈信号。即使用户的要求你一时半会儿做不到,你也得告诉他。比如程序里的进度条,它其实就是在说,你知道为了你,我有多努力吗?再等一下下吧。

  还有我们经常用的滴滴打车,司机收钱时的那个硬币的声音;还有看电子书时,纸张翻页的声音等等,都是为了让你的操作,得到习惯的反馈。

  其实我们细心观察会发现,哪怕是一件再简单的工业设计品,都遵循这四点。

  因此,一项看似简单的设计,其实也包含着很多原理。(枫林摘自文汇出版社《罗辑思维》)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