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华为手机战略研究

  • 来源:互联网周刊
  • 关键字:华为手机,SWOT分析,PEST分析
  • 发布时间:2022-09-03 20:42

  摘要:5G技术以及人工智能的发展,促使智能手机为用户提供了广泛的工具,轻松触及世界。在市场的巨大需求下产生了众多优秀从业者,企业在产品、服务和市场等各个领域展开激烈的竞争。本文以华为手机为研究对象,分析内外部优势和劣势,结合行业发展趋势进行综合分析,利用SWOT分析识别出核心竞争力,提供战略管理借鉴意义。

  引言

  2022年3月《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中国网民达到10.32亿,而移动手机人数为10.29亿,占比提升至99.7%。通过移动手机上网比例达99.7%,2011年至2021年的手机网民规模见图1。

  以华为手机的战略发展史为例。2011年成立自己的业务品牌。2012年决定全面转向消费者为中心和加大海思芯片技术研发投入。2013年推出Ascend P6,在全球100多个国家上市并取得成功。2014年Mate7销量暴涨,出货量7500万台。2016年,华为发布保时捷版本的Mate 9,这是进入高端市场的一次尝试,同年荣耀的出货量高达7220万部,远超过小米手机[1]。华为年报显示,2017年新机出货量高达1.53亿台。2018年研发麒麟980,华为手机发货量突破2亿。2019年,华为手机出货量增长至全球第二,5G手机登上世界第一宝座。2020年华为手机市场份额下降24.1%。2021年华为年报显示,发布的P50虽然诸多亮点,但只支持4G,销售收入达到6368亿元,相比去年下降30%,其净利润1137亿元,相比去年增长超过70%。本文在对移动互联网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战略的相关理论,使用PEST方法和SWOT分析方法,对华为企业进行研究。

  1. 研究综述

  中国智能手机近年来已经出口到海外市场并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在此背景下,国内外学者对中国智能手机的战略进行了大量研究。Kozlenkova(2015)指出中国智能手机品牌的显著优势是性价比,华为和小米的旗舰机价格明显低于苹果,这是由于中国完善的供应链管理和战略管理形成的生产成本控制[2]。邢钰(2017)研究了华为公司国际战略的制定方案,认为华为从投资角度开展业务,从战略上看待机遇,为抓住机遇,进行大量研发投资,最终取得成功[3]。王子辰(2019)提出了OPPO与小米品牌国际化成功的案例,分析了目标市场环境,制定合理的市场定位和战略,应同时关注国内外环境变化并做出正确的策略响应[4]。张侯瑞(2020)针对智能手机市场顾客的行为,提出了针对不同产品的划分制定不同的战略,加强渠道的合作,区分不同渠道销售类别的偏好[5]。本文借鉴国内外市场成功的战略经验,为制定合适的智能手机战略提供管理意义。

  2. 外部环境分析

  2.1 宏观环境分析

  2.1.1 政治环境(P)

  2014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关于加快我国工业企业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强调各地方政府和单位要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加快中国手机的品牌化建设工作。2021年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指出构建国家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提供网络和信息服务、基础性和先导性行业。

  2.1.2 经济环境(E)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至2021年底中国GDP同比增长8.1%,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14万亿元。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28元,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100元,实际增长12.6%。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努力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如今,线上课程越来越依赖智能手机,5G手机网络速度的提升使得智能体验不断完善,智能手机的新用户的增加和手机更新换代导致激烈的市场竞争。

  2.1.3 社会文化环境(S)

  2021年底,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4.72%。城镇化率的增长表明更多的人涌入网络基础设施更发达的城市,日常工作以及子女教育也将受到互联网的冲击。如今的物流和电商高速发展,消费者通过智能手机完成购物,影响着人们的购物方式和支付方式。另外,华为手机遭遇美国的制裁,国内民众自发购买华为手机来支持国产制造业,这对华为手机有支持和激励作用。

  2.1.4 技术发展环境(T)

  技术环境包括硬件和通信技术。硬件方面,目前的手机处理器包括华为的海思麒麟、苹果的A系列和高通骁龙等。华为的处理器依靠大量科研投入研发而成,从早期的K3V2到麒麟990,性能卓越。另外,拍照是消费者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近年来华为通过和徕卡深度合作在Mate 40 Pro上展示了极佳的夜间成色,更高的分辨率和更逼真的色彩显示带来了极致的体验。通信技术方面,工业和信息化部在2019年6月已经向三大运营商发放了5G牌照,5G技术的飞速发展带动着行业飞速更新换代。

  2.2 微观环境分析

  2.2.1 购买方的议价能力

  华为手机在各种参数和性能上都存在一定优势,而且分布于低端、中高端市场,给予消费者选择余地。销售渠道包含了如京东、天猫等和华为线下体验店,消费者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购买。华为手机对渠道有较强的领导权,经销商和消费者的议价能力较低。

  2.2.2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华为手机利用在市场的领导力以及大量出货,让供应商乐意与华为合作。相对于其他智能手机厂商,华为手机的互联网模式在物料成本方面更具有优势。但在美国多番制裁之后,华为现在已经没有5G芯片,这导致与芯片供应商关系极度不稳定,严重影响产能。因此华为与芯片供应商的议价能力相对薄弱,芯片的自主生产是华为主要解决的问题。

  2.2.3 潜在的进入者

  潜在进入者要面对时机晚、成本高和市场空间小、新品研发资金大以及研发人员多等窘境,成熟的手机市场进入壁垒也较高。潜在竞争者若不采用差异化战略作为卖点,则只能采用低价策略进入市场,但居民消费水平提高,低价策略与产品性能相矛盾,不利于长期发展,因此潜在进入者的威胁较小。

  2.2.4 替代品的开发

  智能手机集成了购买、支付、书籍、通信、相机等一系列功能,满足日常的娱乐和工作要求。可穿戴的智能设备能在智能手机的基础上带给消费者更丰富的体验,提升办公效率。因此,替代品的出现概率较小。

  2.2.5 现有厂商之间的竞争

  根据Counterpoint数据,2022年一季度华为手机销量为7420万部,同比下降了14%。vivo成为一季度出货量最高的手机品牌,份额达到了19.7%,紧随其后是OPPO、苹果、荣耀、小米和华为,份额分别为18%、17.9%、16.9%、14.9%和6.2%。

  3. 战略分析

  3.1 公司资源分析

  截至2021年底,华为总收入6368亿元,公司的物业、厂房及设备账面价值为1241亿元,其中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4.88亿元。公司的专利权及特许权使用费账面价值达到56亿元。现金流量达到1283.95亿元,固定资产与现金流量占比达到40%以上,高于行业水准。

  3.2 公司核心能力分析

  3.2.1 研发创新

  2021年华为加大了研发投入,研发费用1427亿元,占销售收入的22.4%,研发费用额和费用率均处于近十年的最高位。目前,华为研发在全球企业中位居第二。华为将持续加强系统工程创新,推动基础理论、架构和软件的三个重构。系统驱动部件设计,架构设计为系统而生,积极寻求系统突破,从而实现一流的产品竞争力。

  3.2.2 知识产权

  截至2021年底,华为在全球共持有有效授权专利4.5万余族(超过11万件)。90%以上专利为发明专利。在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和欧洲专利局专利授权量均排名第一,在美国专利商标局专利授权量位居第五。

  3.3 SWOT分析

  3.3.1 优势(S)

  3.3.1.1 研发和人才底蕴

  截至2021年底,华为的研发投入高达收入的22.4%,全球共持有专利高达11万件,90%以上为发明专利。研发人员占比达到45%以上,拥有全球最出色的股权激励政策。华为目前已经成为全球专利持有科技企业,在5G技术的研发和发展上位列全球领先地位,自主研发的麒麟芯片以及鸿蒙系统都极大地提升了用户体验。

  3.3.1.2 国际化经营

  华为是国际通信行业中最优秀的企业之一。华为手机产品的国际化体现在四个方面:(1)供应链国际化,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供应链管理信息化建设以及IT系统转型;(2)管理体制国际化,华为与IBM、Hay Group、PwC等世界一流咨询公司深度合作,在产品集成开发,集成供应链,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变革,发展了基于IT管理的体系;(3)市场国际化,包括16个研究所、36个联合创新中心,拓展了国际化的市场渠道;(4)研发国际化,每年至少投入销售额的10%用于研发产品,与西方同行或者供应商建立联合实验室。截至2022年7月GYbrand发布世界品牌500强,华为品牌价值排名第五位。

  3.3.1.3 优秀的文化

  华为崇尚狼性文化,企业发展需要发展一批狼,狼有三大特性:敏锐的嗅觉、不屈不挠和奋不顾身的攻击精神、群体奋斗意识。而“以客户为中心”是华为文化的宗旨,如果没有客户,那么企业也就没有存在的价值,华为文化的特征就是服务文化,只有服务才能换来商业利益,华为的一切经营活动,都是围绕客户服务展开的。

  3.3.2 劣势(W)

  3.3.2.1 核心专利缺失

  华为手机的世界地位逐步提升引起了海外政府的恐慌,资本主义国家试图切断华为芯片的供应来打压华为的发展,由于无法自主生产5G芯片,不得不将麒麟芯片停产,华为手机业务损失惨重,失去了大片高端市场的位置,销量已经跌出世界前五。

  3.3.2.2 缺少国际化人才

  国际化人才的缺失会导致诸多问题。国际法律人才的短缺会导致对于国际化的法律法规理解不全面,违反相应的法律法规会产生数量巨大的罚金。国际金融人才的短缺会导致国际化经营的财产风险得不到控制,产生大量的金融风险。国际文化人才的短缺会导致对海外文化的误解,造成“水土不服”的文化差异。

  3.3.2.3 价格劣势

  在投入大量的研发费用之后,华为手机定价远超同行,在高端市场份额中虽然占据一定位置,但是由于芯片断供,不得不出售荣耀,使得低端市场的份额缺失,性价比远不如小米和vivo,而系统和手机硬件方面相比于iPhone还存在一定弱势。对于价格敏感的消费者会为此感到不公平,尤其华为在2022年重新销售Mate 40 Pro库存时的定价一度比2020年发布时价格还高。

  3.3.3 机会(O)

  3.3.3.1 5G技术

  5G技术将带来更加高速和稳定的传输速率,并且功耗也更小,能够实现万物互联、人工智能、大数据平台等通信技术。5G技术对于无人驾驶、VR技术的结合也让人期待。华为公司不仅具备世界一流的研发能力,还对5G技术进行了全球范围的布局。因此华为有足够的条件来充分利用5G普及的机会,在相关领域内的新技术、新产品上拔得头筹。

  3.3.3.2 认可度高

  华为手机曾经作为全球出货量第一的手机,不仅在国内取得了傲人的成绩,甚至在国外的市场占有率也一度取得不错的收获,到目前为止5G市场占有率仍然是华为第一。在高端市场曾和iPhone分庭抗礼,填补了国内高端市场的空白,华为手机也被视为高端消费品。

  3.3.4 威胁(T)

  3.3.4.1 潜在竞争者

  国内其他国产手机制造的技术革新和民族品牌的观念逐渐淡化。国内消费者对国产品牌也给予了极大的支持,美国挑起贸易摩擦之后,更多的人放弃苹果手机转而支持国产手机,许多人购买华为手机来表达自己的立场。同样拥有民族品牌的vivo、小米手机也不断革新,并且价格更低,这会加剧华为手机的艰难处境。

  3.3.4.2 技术壁垒

  资本主义的制裁使得华为手机处处碰壁,市场份额也随之暴跌,芯片技术还未摆脱国外专利的限制,一些重要零部件也受到限制,自主研发的鸿蒙系统还不够成熟,这些因素都将限制华为的发展。

  结语

  综合上文分析,华为手机应考虑加大技术研发,掌握自己的芯片生产技术,将不再受制于人,同时优化鸿蒙系统,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另外,努力提升自己的品牌知名度,扩展国际化市场的同时也要在国内继续营造良好的消费口碑。最后,抓住5G技术的发展浪潮,在智能手机行业发展中抢占先机,获得市场领导地位。

  参考文献:

  [1]李伟,李梦军.华为手机:智慧手机的引领者?[J].清华管理评论,2018,(6):100-111.

  [2]Kozlenkova,I.V.,Hult,G.T.M.,Lund,D.J.,et al. The role of marketing channels i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Journal of Retailing,2015,91(4):586-609.

  [3]邢钰.国际市场营销视角下的华为[J].中国商论,2017,(5):87-88.

  [4]王子辰.“一带一路”背景下国产手机品牌国际化策略分析[D].2019.

  [5]张侯瑞.XM公司手机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20.

  作者简介:陈江涛,天津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块链技术与供应链运作。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