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業是澳門立命行業,在短中長期都是本澳重要產業,疫情常態化下如何著力扶持旅遊業?
澳門立法會羅彩燕議員:其實不止旅遊博彩業,包括房地產、建築、金融工商業等等,佔據了澳門超過一半的就業人口。澳門當前形勢險峻,伴隨着人均GDP 錄得大幅下跌,失業率持續攀升等各類令人擔憂的數字,如果情況持續,可能會衝擊本澳的金融體系,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我認為政府當務之急,必須要穩住當前的經濟大盤,出台更多的有力措施,保持主要產業的生存和發展,尤其在抗疫常態化之下,更要緊隨國家防疫政策,在防疫與經濟之間取得平衡,以保住龍頭產業上下產業鏈的其他中小微企、周邊的商戶生存空間,保住千家萬戶生計。
建議特區政府在防疫常態化下,應考慮與內地疫情受控的安全城市聯結成“氣泡”,有限制地互相開放旅遊,並爭取試行開放小型氣泡旅行團,例如限制十人或以下的來澳旅行團,以增加訪澳旅客數量,挽救目前旅遊業乃至各行各業,為開工不足的市民增加收入,增加就業職位。
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陳家良理事長:現階段難以有大量旅客來澳,因此透過“澳人食住遊”項目能夠短期扶持旅遊業界度過困境,令到旅遊業界得以用另一種模式營運,結合百億援助計劃等讓旅遊業界可以續存,避免出現旅遊業大裁員的情況發生。但持續依賴食住遊項目或百億援助並非長遠之計,中長期仍需嘗試吸引內地及外國的高質素旅客來澳。事實上,特區政府已持續強化澳門在內地和其他國家的宣傳和推廣工作,相信疫情在進一步放緩的時候,將會有越來越多的旅客來澳旅遊和消費。
隨著未來社會轉變,社會對旅遊的要求越來越高,澳門須持續完善自身配套,善用歷史城區等名牌,結合元宇宙的發展等,使澳門的旅遊配套能夠多元發展,以吸引更多的旅客來澳消費。同時旅遊業界亦必須充份掌握旅客的需求,制定合乎旅客口味的旅遊路線,促進澳門旅遊業可持續發展。
澳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劉丁己教授:一是持續與內地協商疫情防控相關制度,保證內地客源;同時積極探索澳門境外旅客入境條件,尤其是鄰近港台地區以及日、韓與東南亞旅客。
二是支援提升旅遊業服務品質與主題活動:政府牽頭舉辦各種旅遊特色項目,如美食節、煙花節、葡國文化風情展覽等,吸引各地旅客來澳,這是澳門的強項,但服務業品質可以進一步提升,為將來做好準備。
三是加大補貼力度和貸款力度:疫情下旅遊行業形勢低迷,不少旅遊業相關企業面臨倒閉危機,政府應該對於有困難的企業予以適度援助。
四是鼓勵產業升級轉型,讓旅遊融入更多高科技元素:澳門旅遊的基礎建設還有優化和進步的空間,發展互聯網+ 旅遊業是未來趨勢。
澳門大灣區青年發展協會呂開顏理事長:澳門會展業目前大幅萎縮,如何與橫琴合作聯合舉辦會展活動,而且珠海的旅遊設施也比較齊全完善,如何與珠海深度合作,值得思考;但一旦有疫情,橫琴封關,兩地因為疫情,人員等就不能正常往來,這樣很影響會展活動的開展;如果希望通過區域合作發展旅遊業,我認爲兩地的疫情應對措施也需要達成共識。旅遊業復甦快,但也容易受疫情影響,所以疫情的政策對澳門旅遊業發展至關重要,如何做到“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考驗特區政府智慧。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