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缘”正在成为重要变量

  近日,合肥比亚迪首辆整车下线。据了解,比亚迪合肥项目总投资150 亿元,而比亚迪落户在芜湖的新能源动力电池和配件项目投资总额却达200 亿元,能够创造的就业岗位接近1 万个。

  比亚迪为什么不把这350 亿的项目都布局在合肥呢?是合肥装不下吗?当然不是。这是因为,在芜湖的行政区划变动中,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成为了芜湖老乡。

  在认亲式招商的积极性加持之下,芜湖比亚迪产业园的一期项目3 条生产线,从签约到投产只用了半年。这个效率和速度,无论是对芜湖还是对比亚迪来说都很罕见。

  乡缘,正在成为中西部城市发展产业的重要变量。

  同样是在安徽,“家家植棉、户户捣衣”的安庆市望江县也同样看中了这种“乡缘”。从去年开始,望江坚持“外联老乡”,实施“望江人·桑梓情,共识共为促振兴”工程,出台《望江县人才引进奖励办法》,建立纺织服装产业人才库,动员纺织服装产业链上下游在外成功人士和产业工人“凤还巢”。

  “前些年,有很多望江人在湖州做童装。而得益于互联网,做服装生意已经不再局限于地域的限制,很多人都回到自己的家乡望江来做。”35 岁的返乡创业者汪余清在多个电商平台都开设了自己的门店,每天发货四五千单,带动了当地23 家乡村服装车间的生产,2021 年销售额突破5000 万元。

  “20 年前,我们外出是为了求生存。现在,很多人在外创业已经达到了一定条件,正是回乡创业的好时机。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营商环境,都给了我们很好的发展基础。”温格智能制造(安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军华如是说。

  与刘军华一样,本着反哺桑梓的初心,安庆市政协委员、福建省安徽商会会长程明也回到家乡安庆。他在该市宿松县合伙投资创办安徽顺源智纺有限公司,总投资45 亿元兴办实业。

  如今,越来越多的“老乡”带着“真金白银”和实干本领回到家乡投资兴业。企业家和各种人才们对故乡怀有特殊情怀,这是一种不需要人工智能、也不需要区块链技术的天然商业资源。而还乡情结,确实也是中华文明几千年来的共识:哪怕你在故乡已经没有了亲戚,这个土地跟你也永远有一层特殊的交情。

  一直以来,纺织服装业都是母亲工业,不论是对城市发展,还是对中西部县域经济来说,借用安徽省纺织行业协会执行会长叶梁的一句话,最好的发展就是发展纺织服装产业。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