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艺七十华诞8K重温经典时刻
- 来源:信息化视听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8K,北京,经典时刻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2-10-16 18:05
8K高科技为文化艺术赋能
集结了梁冠华、濮存昕、杨立新、冯远征、何冰、吴刚、龚丽君、岳秀清等一批老艺术家的《茶馆》主演阵容可谓是强大。强大的演出阵容,自然要配备先进的8K技术转播设备。
利用8K技术录制话剧,对艺术家们来说还是第一次接触,也感到很新颖。用人艺副院长冯远征的话说,平时演员们在舞台上表演自如,但这次不同,不仅仅是面对的是首都剧场几百名现场观众,还要通过直播方式面对全国乃至全球的几千万观众,压力可想而知。濮存昕老师、吴刚老师还特意参观了8K+5G转播车,一个强烈的感受就是“很震撼!”
演出直播当天,伴随着大幕徐徐拉开,《茶馆》经典第一幕呈现在观众面前。在8K高清摄像头拍摄下,八张茶桌旁的十几位茶客和裕泰茶馆王掌柜都清晰呈现在视野范围内,演员们细腻的表情和动作,通过超高清镜头看得非常清楚。
演出结束后,人艺的领导和老艺术家们回看监视器里的演出画面,评价是“很震撼!”像这种经典的艺术,就应该结合技术,以最前沿的科技为文化赋能,也希望以后能多多将这种经典的剧目用这种高科技的手段把它留存下来,展示给广大的观众。
8K超高清机位部署
负责这次《茶馆》8K技术支持的是在这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北京中联合超高清协同技术中心有限公司(简称中联超清),近年来他们通过8K录制转播了几十场节目,其中包括了建国70周年庆典、2022年北京冬奥会等这些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活动。
据中联超清商务总监李莹介绍,录制前夕,北京人艺与中联超清多次沟通探讨直播方案,最终制定了现场设置8个8K机位,以最大规模对整场演出进行全方位8K拍摄的方案,力争让荧幕前的观众沉浸式体验演出现场的盛况,致敬经典,献礼人艺七十华诞。
《茶馆》8K录制包括制作团队和技术团队,制作团队是很专业的从事话剧转播的团队,有着丰富的话剧转播经验,话剧和歌剧、京剧转播又不一样,你要熟悉话剧舞台的文化艺术形式,镜头怎么切更合适。除了导播和摄像师,录音以及视频和音频技术岗位都是中联超清团队承担,在8K转播车上按照导播的设计进行运行整个信号制作和直播输出流程。
整个《茶馆》分三个场景,每一个场景跨越将近20年,晚清、民国、抗日,先后有几十个人物出场。如何展现舞台的魅力、人物的刻画、经典的对白都对机位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具体8个机位的部署是这样的:
舞台前面的下方部署一个超广角的机位,这个机位主要是展现话剧演员走到舞台靠前面位置的时候,一种宏大的仰视角度。
观众席左右的走道上部署两个中焦距的机位,高度正好与演员平齐的位置,这两个机位主要是为了拍摄演员之间的人物关系,交代两个或者三个人物之间的对话。
舞台的正前方有三个机位,其中中间的一个广角机位,主要负责拍摄舞台的全景机位,两侧各有两个大倍率的机位,舞台后方是茶馆的门,演员从这里进场或出场,以及表演中的动作和表情等等这些细节特写,主要是靠这两个机位。
二楼观众席也有一个大广角机位,这个机位就是通过俯视的角度去表现整个舞台全场气氛和群体表演。
舞台前方部署的仰视角度机位,二楼观众席部署的俯视角度机位。
还有一个机位就是第八个机位,架设在首都剧场正门外的广场上,作为本次人艺70周年直播活动的重要辅助机位,主要拍摄剧场夜景来烘托现场直播氛围,以及众多观众入场和散场时喧闹热烈的庆典场景,当晚话剧散场的时候,很多观众三三两两的在一起对刚才的演出意犹未尽,热烈交流,而不是匆匆离去。
“导播的注意力更多的是怎样把各个摄像机拍到的画面串成一个故事,比如有演员从茶馆正门进来了,他会往哪里走位,这个时候用哪个机位去拍他进来,然后他拐弯了以后用哪个机位去接,他走到哪个人面前跟谁说话,这个时候从哪个机位的角度能够正好拍到他们两个人说话的人物关系特写镜头。通过导播的精心调度,让不在现场的观众在收看直播画面中能够没有遗漏地看到演出中方方面面的所有精彩时刻,场外观众甚至能比在现场看到更多更全面的故事细节。” 中联超清项目技术经理雷翔详细描述了机位部署。
索尼8K超高清设备保驾直播顺利完成
索尼为该车提供了8套3片8K成像器的系统摄像机UHC-8300、8K直播制作切换台XVS-8K、8K记录服务器PWS-4500等高质量8K现场制作设备,系统核心采用IP Live架构和SR Live技术,支持高质量HDR/SDR直播同播。
直播中负责技术保障的项目技术经理雷翔说: “机位设定好之后,每个机位的参数技术团队要事先调整好。在直播之前,我们把现场灯光打开以后,会有一次所有机位的白平衡的校准,通过白平衡校准以后,再对演员的肤色进行局部的微调,因为话剧舞台剧对演员的肤色要求还是很高的。从实际画面看,舞台上演员的肤色自然,颜色不夸张。 8个机位的色彩颜色要做到统一,索尼的摄像机在色彩还原方面本身就很好。”
“在灯光的要求上,这次话剧《茶馆》相对来说灯光的变换比较简单一些。之前在国家大剧院录制歌剧灯光就比较夸张一些,灯光的变化复杂,在很多不同的光谱的情况下,调节的难度会更大一些。”
话剧《茶馆》音频制作系统的部署
整个音频制作是由中联超清技术团队完成的,在彩排的时候,中联超清录音师专程去现场实地考察。
首先,话剧演员现场演出时都是不带麦的,首都剧场现场没有任何扩音设备,演员完全靠自己的声音传播给现场观众。另外,话剧对白很多,对音频录制有很高的要求,要求播放的声音清晰洪亮,由于没有彩排的时间来精确校准和配置部署在舞台台口和剧场各个角落的拾音话筒阵列,因此对整个录制拾音方案以及快速调整音频混音录制系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这次录音现场一共布置了18支拾音话筒,有6支话筒在舞台的正前方,剧场2楼左右各安装了6支话筒,总共18支话筒。主要拾取舞台上演员的声音,还有观众席上观众的现场声音。从客户端观看,声音效果非常好,吐字清晰,没有杂音。现场高清直播是立体声,18个通道的声音后期再进行精细的混音重制,可以重制出立体声、5.1环绕声等多种更优音效的声音,进一步增强8K成片的艺术表现。
8K现场制作有哪些技术难点?是如何解决的?
雷翔介绍:“这次《茶馆》现场制作,技术难点主要有三点:第一个是直播时的统一协调问题。剧场那边什么时候开场?什么时候拉幕?我们这边转播车要给什么样的画面?北京台那边直播什么时间点把画面切出?这些都要做到高度的统一。我们车上的导播助理和剧场的舞台监督,以及北京台现场直播团队,三方团队的协作很重要。”
8个机位的8K超高清信号,通过导播切出一路 8K HDR宽色域、高动态范围信号,再通过8K转播车上的HDRC-4000下变化为一路标准色域、标准动态范围的高清直播信号,北京台将高清信号进行压缩成网络流的形式,推流到“北京时间”客户端,再分发各个直播平台。“索尼BVM-HX310监视器作为参考级别的监视器,用于下变换后的信号监看,车上所有信号的标准直观上都是以它作为参考,客观上以示波器的指标为主。”
第二个技术问题就是8K信号录制与同步高清直播的信号质量控制问题(需要同时确保8K HDR录制以及高清同步直播的画面质量达到高标准),因为从8K转高清不仅是分辨率变低了,同样色域也变化了,色域从2020转到709,宽容度也从HDR转到 SDR。宽容度下来以后,通过监视器观看8K画面可能曝光量是正好的,但是观看高清画面可能曝光就过了,特别是亮部和暗部比较明显,所以我们在调曝光量的时候会尽量偏向于高清直播信号。
第三个技术上要解决的问题是8K多路录制的问题,为确保8K成片制作万无一失,转播车上除了记录主备的8K节目信号,还需要将重点机位的8K摄像机直出信号进行全程的记录,以应对现场切换时可能出现的失误,并为后期进行精细的8K成片制作提供更多的镜头选择余地,总的8K并发录制通道达到了10路以上,由于8K广播级信号的数据量十分巨大,是高清信号数据的32倍,整个记录数据量相当于320路高清信号录制,对转播车内部8K信号的调度、质量监测、多通道8K高画质记录、快速数据迁移都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中联超清团队采用了包括索尼PWS-4500在内的多种8K录制设备,充分发挥了8K转播车目前国内领先的8K信号处理和录制通道规模,完美应对了这一挑战。
8K版《茶馆》值得期待,8K市场未来可期
采访结束时,我们来到中联超清后期制作机房,工作人员正在为8K版《茶馆》后期剪辑和调色工作,即将完成一版8K《茶馆》母版。
实际上,8K超高清转播从技术上已经比较成熟。2020年8月,国家大剧院“华彩秋韵”首场音乐会8K+5G直播,在北京8个繁华商业点首次实现商业模式落地。2021年携手苏州广电总台和苏州交响乐团,采用8K超高清视频技术和22.2声道全景声,完成5G+8K百屏联动新消费。2022年冬奥会,中联超清还在首都体育馆以及国家速滑馆提供了超过80个小时的全程8K超高清直播信号制作服务。 “我们也在积极的探索中,8K市场确实是一个前沿的东西,无论是大众的接受程度还是认知程度,还是需要一个普及的过程。”
2020年以来,因新冠疫情,众多舞台艺术线下演出受到影响,许多优秀剧目无法近距离呈现给观众。将舞台艺术与当今最顶尖的8K视频技术相结合,通过8K技术打破舞台的空间限制,透过荧幕观众能够清晰的看到演出现场的所有细节,同样拥有极佳视听体验,真正做到沉浸式观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