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EP红利正进一步密切中国与东盟经贸往来
- 来源:中国对外贸易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RCEP,红利,经贸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2-10-30 17:26
近日,最新发布的《东盟营商环境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2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实施以来,47.31%的受访企业对东盟营商环境持乐观预期,49.7%的受访企业表示计划扩大在东盟业务,新的制度红利正进一步吸引中国与东盟经贸往来。
该报告由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秘书处、中国贸促会研究院、中国贸促会广西分会在中国—东盟商界领袖论坛暨RCEP工商合作特别对话上发布。
2022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中国与东盟作为RCEP重要成员迎来新的制度红利。《报告》指出,RCEP进一步填补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等现有区域贸易规则和合作机制的缺失,通过贸易投资便利化等措施推动经济技术合作,改善区域整体贸易环境,促进了“东亚+东南亚+大洋洲”区域产业链构建,为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的深化奠定了坚实基础。2022年一季度中国与东盟进出口贸易规模占中国与全部RCEP贸易伙伴的47.2%,占比接近一半。《报告》认为,RCEP可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新机遇,中国将兑现协议中对东盟欠发达成员国的特殊优惠待遇,用自身成功经验助力发达地区能力建设,帮助其克服数字鸿沟和信息藩篱,实现绿色、可持续的增长。
《报告》称,近年来,中国和东盟陆续通过《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2030年愿景》等战略对接文件,双方在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通信和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货币与金融方面、科技创新和绿色经济发展等方面存在较多合作机遇。中国与东盟合作前景广阔。
交通和能源基础设施方面,中国与东盟成员持续推进中泰铁路、中老铁路、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万隆高速铁路等基础交通设施建设,此外,中国还支持东盟成员完成了包括公路、港口、航空等交通设施,以及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电网建设等新能源建设项目。
通信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中国与东盟共同参与了国际海缆的建设,同老挝、越南、缅甸等国家建有十余条跨境陆地光缆,中国通信企业还与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缅甸等国的企业在基站铁塔和光纤网络建设上积极开展合作。
货币与金融方面,目前,人民币对马来西亚林吉特、新加坡元、泰铢已在外汇交易中心实现直接交易,人民币对柬埔寨瑞尔可在银行间市场区域交易。中国还积极推进人民币境外清算安排,与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等东盟国家签署了在境外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的合作备忘录。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及中资银行在东盟十国实现了全覆盖。截至2022年4月底,79家东盟金融机构获得合格境外投资者(QFII)资格,占合格境外投资者总数的11.47%。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双边货币金融合作不断深化,促进双方贸易和投资便利化。
此外,《报告》指出,RCEP等便利化举措使得企业能够进一步突破地域限制,在区域内择优布局生产链、供应链,极大地增强了产业布局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同时随着数字经济发展和“互联网+”技术在产业领域的多场景应用,中国和东盟在分享超大规模市场,进一步发挥互补优势、合理配置生产要素方面将具有更广泛的共同利益,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前景将更加广阔。
与此同时,东盟各成员经济发展水平、法律法规与政策完善程度还存在较大差异。为帮助东盟改善各成员营商环境,提升中资企业对东盟投资的意愿,《报告》提出六点建议:一是建议更好把握RCEP机遇,共享制度红利。二是建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三是建议制定合理的市场准入政策,避免出台额外的限制性清单。四是建议取消针对外资企业的歧视性政策。五是建议不断完善法律法规,规范政府行政裁量权。六是建议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提高服务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