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合规成为企业文化
- 来源:国企管理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合规,企业,文化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2-11-23 14:58
合规是企业行稳致远的前提,合规管理能力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方面。近日,国务院国资委发布《中央企业合规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法治央企建设迈入实质性合规、全面性合规提供了方向指引和实践指南。全面准确理解《办法》是合规建设从纸面规定走向企业文化的基本前提。
值得注意的是,央企合规管理涉及各部门法域。譬如,《办法》规定,中央企业应当针对反垄断、反商业贿赂、生态环保、安全生产、劳动用工、税务管理、数据保护等重点领域,以及合规风险较高的业务,制定合规管理具体制度或者专项指南。同时,《办法》也明确了重大合规风险事件包括重大法律纠纷案件、重大行政处罚、刑事案件,或者被国际组织制裁的案件等。如此表述有利于央企树立正确的合规观,消除“合规等于刑事合规”等认识偏见。
合规,不仅强化制度,而且致力于企业组织、规范和文化的全面革新。因此,《办法》就管理组织与职责、静态管理与动态管理、合规制度与合规文化设有详尽规定。首先,就组织与职责而言,《办法》规定,央企应当设立首席合规官,由总法律顾问兼任,并将合规审查作为必经程序嵌入经营管理流程;重大决策事项的合规审查意见应当由首席合规官签字,重大合规风险事件应当由首席合规官牵头及时采取措施妥善应对。这些创新性规定要求央企的法律工作从法律支持转向企业管理,进而形成以合规为中心的企业管理新格局。
其次,从制度建设和运行机制来看,合规管理是静态管理与动态管理的融合。静态管理侧重“纸面合规”,即合规管理的基本制度以及重点领域、高风险业务专项指南等文本的制定、修改与完善。但合规不仅是制度,而应成为企业开展业务的方式,形成从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应对到监督监察的程序闭环。为此,央企负有合规审查前置、合规风险应对报告、违规问题整改、违规举报调查和处理、违规行为追责问责、建立健全合规管理协同运作机制、开展合规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等多项义务。
最后,合规管理是行为指引与合规文化的协同。文化并非一种刻意呈现,而是日复一日地自然沉淀,合规文化也是如此。合规行为指引有益于养成合规文化,合规文化有助于落实合规行为指引。在合规管理措施有效开展的基础上,企业合规文化的形成即为水到渠成的结果。基于此,《办法》对合规文化以专章详尽规定,要求央企应将合规管理纳入党委(党组)法治专题学习、建立常态化合规培训机制、加强宣传教育等,进而促进合规管理措施有效落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