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新儒学发展历程

  现代新儒学是20世纪以来,在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中应运而生的一种现代学术思想流派。“五四”运动以后,西化思潮风行中国,近代西方科学、民主的理念渐入人心,而传统儒家学说受到全面的否定。一批知识分子在西方思想激荡的历史背景下,努力为以儒学为主干的中国传统文化探寻新的发展途径,以回应西化思潮和反孔反传统思潮,由此产生了现代新儒学。它以接续儒家统绪、复兴儒家文化为己任,主张儒家文化传统经过“批判地继承”和“创造地发展”,与现代生活相协调,为民主、科学的现代化事业作出贡献。因此,“现代新儒学既是中国两千多年儒学发展演变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又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中国文化(儒家文化)的新开展,也适足构成了现代思想文化的重要部分。”[1]从20世纪初开始,现代新儒学已有三代人薪火相传,先后经历了以梁漱溟、熊十力、金岳霖、冯友兰、张君劢、贺麟等为代表的第一代人物,和以牟宗三、徐复观、唐君毅等为代表的第二代人物的努力,并且在80年代开始了以杜维明、刘述先等为代表的第三代新儒家的发展历程。

  1978年至今,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也是现代新儒学发展的三十年。这一时期的中国大陆为现代新儒学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人们思想的解放为现代新儒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大陆学者开始反思“五四”运动以来直到“文化大革命”,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破坏,重新思考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同时,在世界范围内,尤其在西方出现了对现代化进行反思和批判的后现代主义思潮,人们将目光转向重视人性价值、充满人文关怀的中国传统哲学,特别是儒家哲学,以期能够医治现代社会的弊病。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