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三年,是守是攻?

  • 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 关键字:疫情,产业链,供应链
  • 发布时间:2022-12-26 14:07

  12 月13 日,我们曾熟悉无比的“通信行程卡”显示暂停服务。随着“通信行程卡”成为过去,人们从心中开始迎接期待已久的“后疫情时代”。

  回看过去三年,我们每个人都亲身经历了各种“不同寻常”:旅行变得遥不可及,“封城”一度成为全球性话题,产业链、供应链被打断。然而,同样是这个特殊的时期,让人们拥有了以往都不曾“享受”过的与家人在一起的机会。

  疫情三年,虽然人们面对的是大体相同的状况,然而,因人而异的处理方式也让我们看到了困局之下的百态活法。有人写了一本书,有人成了新网红,也有人厨技大增;有些企业毫无声息地“躺平”三年,有些企业竭尽所能蓄积能量。相信基于大家在疫情三年的不同活法,迎接未来的方式和能力也会大为不同。

  前不久看过一篇报道,提到白马市场的一个商户,老板在2019 年升级了店铺,希望借助更大的店面、更好的陈列大展宏图。最初几个月,商铺升级确实带来了更兴旺的生意,然而猝不及防的疫情,却让店铺客流锐减,老板面对的困难接踵而来。原本不太关心电商渠道的这位老板硬着头皮开始学习直播带货,此后,其线上销量一路攀升,甚至好于线下。这位曾坚信线上与线下不可兼得的老板,如今有了更高、更远的视野。

  疫情三年,各个行业都经历了一次洗牌,有人落寞退场,有人仍在台上,有人甚至成为了闪闪发光的存在。我们必须承认,“危中存机”人尽皆知,但却非人人都能把握,究其原因,或许有些人是输在了未经任何努力就放弃了希望。

  看看那些向光而行的企业做了什么?

  技术创新一直被认为是企业最“上进”的表现,复盘疫情期间纺机行业的技术创新情况,我们不妨从通过行业科技成果鉴定的项目中找点线索。

  据中国纺织机械协会数据,截至2022 年12 月10 日,在近三年的时间中,纺机行业通过中国纺联科技成果鉴定的项目有80 多个,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或者国际领先水平的项目占鉴定项目总量的比重超过了91%。经纬纺机自不必说,在技术创新方面始终扛着国家队的责任,三年间旗下企业通过鉴定的项目占比超过23% ;东华大学也同样在行业创新中发挥出了重要作用,年年都有其参与的项目通过鉴定。更值得大家关注的是,那些反复出现名字的企业,如日发纺机、屹立、白鲨针布等,这些私营企业三年来技术创新的脚步根本没停,新品频出的背后,便是他们决意赢得未来的态度和信心。

  我们再没有比当下更明白需求端在如何高速变化,存量也好,增量也罢,但不会变的是,有能力满足需求的才可能成为未来赢家。疫情三年的攻与守,可能就要释放后劲儿了。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