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中考体育篮球选项分层教学研究

  文/ 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叠滘初级中学 李君明

  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能力需求等,初三体育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自愿性,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以更好提高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考核成绩。本文的教学案例主要是对佛山中考体育X 选项中的篮球进行分层教学的探讨。

  一、实施分层教学

  研究对象为初三(3)(4)(5)班中选择篮球选项的75 名男生和5 名女生,研究时间从2019 年10 月至 2020 年4 月。通过模拟测试,以5 分段计算:18~23 秒,成绩90~100 分的 24 人,为A 层;25~32 秒,成绩70~85 分的50 人,为B 层;34~36 秒,成绩 65 分以下的6 人,为C 层。

  可见,大多数学生在篮球选项中所取得的成绩还不够理想。如何才能巩固技术动作,提高成绩稳定性?需要师生共同解决。由于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学习能力有水平差异,接受新技术的适宜度也有不同。在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以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力特点,完成不同阶段的练习内容,达到关注每一位学生,使其获取成功感。

  A 层,篮球基本功、平时考核的稳定性较好,学习兴趣高,积极参与练习并帮助其他同伴共同进步的优秀层,练习密度或强度大;B 层,基本技术动作不太稳定,心理素质有待提高,平时考核积极、选项考试常在75~85 分以上的中层生,练习密度或强度适中;C 层,个人技术一般,平时考核和表现不突出,参与练习的积极性不够高,害怕辛苦的后进层,练习密度或强度低。

  二、课堂教学案例

  以课堂“篮球:半场来回运球上篮练习(第2 课时)”的教学为例。

  1. 运球上篮的学习目标

  运动参与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改善运球上篮的技术动作,能够掌握一到两种适合自身的上篮模式,积极参与到练习当中,重视每节训练课,端正学习态度。

  运动技能目标:初步了解半场运球上篮的多种方法,改变自身的技术特点,在练习中熟悉动作要领,减少失误,针对个别C 层次的学生,加强综合素质的练习。

  身体健康目标:提高身体协调性,发展速度素质和灵敏素质,改善运球上篮的心理素质,学会稳定情绪,避免过于紧张而投篮不进的错误动作。

  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目标:加强师生交流,敢于发问,找不足,不骄不躁,树立集体练习意识,同伴间要相互合作,共同进步,提高练习自信心,敢于超越自我。

  2. 教学过程中的练习目标

  A 层:使90% 以上的学生,利用本节课的练习,初步稳定自身的上篮动作,以单手肩上上篮为主,减少失误,纠正个别错误动作,加强自觉性练习,提高考试心理素质,学会补篮。

  B 层:使85% 以上的学生,初步掌握上篮的投篮动作,在步数和拍球次数稳定的情况下,选择好适合自己的方式积极参与练习,学习补篮的反应和意识;

  C 层:教师重点关注和教学,使 80% 以上的学生初步掌握运球上篮的基本动作要领,不强调时间,分阶段练习,以三分线短距离为主,把难度降低。

  3. 课堂教学过程

  熟悉球感练习:以练习队形散开,注意同伴间的距离,保护好篮球在自己的控制范围,强调安全教育,不开小差。学生听教师的指令统一练习:①原地体侧运球50 次/ 人,由慢到快;②高抛球快速击掌6~10 次,3 组/ 人;③听指令持球起动,练习反应速度2~3 次/ 人; ④单手直线快速运球15 米,3~4 次/ 人。

  辅助练习:①沿篮球场边线运球2 周,保持重心略降低,运球的高度以胸口为宜,习惯以单手运球,不要乱变向,练习过程中不要运球过肩和翻腕,不能持球“走步”,减少失误;②篮底“站点”擦板补篮,注意左右两边约45° 角都要熟悉,尽量一次投进,同伴可以在旁呐喊干扰,但不得靠近,20 个/ 人。

  讲授练习:教师对半场来回运球上篮的技术动作做示范和讲解,要求学生认真观摩和分析。练习方法(以右手为例):①持球起动前的准备动作,左手托着球的底部,右手按放在球正上方,两脚前后站立,身体前倾,听哨声出发,先拍球脚再起动,避免“走步”;②根据篮球场半场的长度,行进间运球的次数,建议“三步”上篮的运4 次球、运球到篮底投篮的运5 次球,便于节约时间;③投篮后快速运球到折返点时,要冷静沉着,提高稳定性;④最后一次投篮或补篮命中后,要全速运球返回起点,要求冲过起点的小弧圈标志。

  学生练习一:①个别优秀学生示范, “三步”上篮或运球到篮底投篮两种方法;②分组练习:B、C 层的学生先以半场单边运球上篮为主,6~8 次/ 人, A 层的学生尝试展开半场来回运球上篮练习,4~6 次/ 人。练习过程中,要注意动作的规范性,小组长负责协调各组的练习分配,组员要大胆练习,努力尝试,发现问题马上请求纠正,教师在旁巡视和帮助。

  学生练习二:① A 层学生组织运球上篮考核,小组长负责安排按秒表的顺序,组内挑战,每人2 次机会,认真对待,考出水平,同伴考试过程中可以呐喊制造压力环境,使测试的同伴加强心理承受力,锻炼其心理素质,安排模拟正规考场,完成者可以帮助其他后进层的学生;② B 层学生学习半场“三分线”来回上篮练习,要求不计时,练习动作,不要强调速度的快慢,体会自身的技术动作,增加对运球上篮的熟悉感,10 次/ 人,熟练后可转入半场完整练习;③ C 层学生由老师带领,简单了解半场来回上篮的技术动作,帮助其找出属于自身的节奏,牢记动作,往后加强练习:直线15 米快速运球(拍5 次球),3 次/ 人,篮底左右两边补投篮(擦板,10 次/ 人,“三分线”运球上篮,5 次/ 人)。

  4. 教学案例总结

  本节课以实施分层教学的模式,对学生进行分组练习,进一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展开目标制定、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布置等内容分配,提高课堂效率,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关注个别能力一般的学生,并调动其积极参与练习的自信心。

  三、结语

  学生在经过刻苦训练后,篮球选项中的特优率和优秀率有明显的提高,大部分学生在考试成绩上有较大的进步,为综合成绩的平均值增加了筹码。初三第一学期期末的测试成绩:18~23 秒的有63 人,25.5~28 秒的有17 人;中考体育的考试成绩:以1 分段计算18 秒(女生22 秒)成绩为100 分的有76 人, 95~99 分的4 人。

  实施分层教学,教师可以更有效地开展教学,激发中下层次学生的斗志,使其练好基本功,为中考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 韦英哲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