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消費補貼計劃將退場66萬電子消費卡何去何從?

  • 来源:澳门月刊
  • 关键字:電子消費卡,消費,補貼計劃
  • 发布时间:2023-06-30 10:32

  2020 年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影響極其深遠,澳門亦未能倖免,為加快民生經濟復甦,特區政府2020 年2 月公佈將向澳門居民每人發放電子消費券,目的是透過消費券推動本地消費,提振內需。2020 年3 月16 日,政府公佈了第6/2020 號行政法規《消費補貼計劃》,明確首輪消費補貼3 千元以“電子消費卡”方式發放,使用澳門通股份有限公司發出的澳門通卡。2020 年7 月23 日,政府公佈第25/2020 號行政法規《第二期消費補貼計劃》,明確二期消費補貼5 千元繼續使用澳門通股份有限公司發出的“電子消費卡”。

  據報導,政府透過消費卡發放消費補貼,近66 萬人完成登記領卡。一方面對市民(特別是基層市民)的幫助很大,消費補貼最後使全澳絶大多數中小企受益,在促進本地民生經濟復甦方面,記下一功。據過往政府經科局公佈數據,疫情三年間特區政府先後推出多輪促消費計劃,包括2020 年兩輪“消費補貼計劃”、2021 年 “電子消費優惠計劃”、2021/22 年“第三輪抗疫電子消費優惠計劃”,以及2022/23 年度8 千元生活補貼計劃。截至2022 年9 月 25 日,政府通過三輪促消費計劃分別向市場投入了51.6 億元、 52.8 億元及39.8 億元,合共超過 144 億元,其中,共約93.5 億元的政府投入款項流向中小企,佔政府總投入款項約65% 。而 2022/23 年度8 千元生活補貼計劃,即將於6 月31 日結束,其實際社會效益如何,則有待政府公佈。

  當年政府特事特辦限電子消費卡由澳門通公司發行,對此社會上出現一些不同意見,及後 2021 年推出電子消費優惠計劃時,政府吸納社會上要求增加更多支付平台的意見,澳門通旗下的澳門通錢包mpay、工商銀行、中國銀行等移動支付工具加入。至2021 年7 月28 日完成登記 51 萬名居民當中,約22.2 萬人選擇“移動支付”,約28.8 萬人選擇 “消費卡”,可見繼續使用澳門通電子消費卡比手機銀行支付更受居民歡迎。

  隨著8 千元生活補貼計劃即將於6 月底結束,如何處置手上的消費卡,也將會成為居民不得不去關注的一個切身議題。雖然,澳門通公司早在2021 年推出電子消費優惠計劃時,發出通告表示接受市民透過在指定增值點充值將電子消費卡轉換成澳門通卡繼續使用。究竟已有多少張消費卡成功透過加值轉換成澳門通卡繼續使用,外界不得而知,當全部消費補貼結束,又會有多少張卡被轉作澳門通卡? 同樣是一個問號。事實上,交通事務局於2021 年11 月推出“巴士實名登記計劃”,累計近60 萬張澳門通卡已完成拍卡激活,這不包括未能實名登記的舊版澳門通的數據,故市面到底有多少澳門通在使用,或正在每月被扣除行政費? 難以估算。尤其是,澳門通卡涉收取卡費、三年鎖卡、月月扣服務費等規定。這也令很多市民對於持有的電子消費卡怎樣處置有所顧慮。筆者認為,澳門通公司年年都在發行新澳門通卡,收取用戶每張卡30 元卡費用,學生及長者等巴士卡則收費50 元,市民負擔不小,有否考量過對居民閒置的澳門通卡進行回收,或折讓部分澳門通卡費回饋給市民? 此善舉既便民又環保,一舉兩得,值得推崇。

  展望今年本澳經濟情況相當樂觀,推算政府不會以扶持澳門各中小企和減輕市民經濟負擔為由而續推出消費補貼。那全澳市民持有電子消費卡何去何從? 怎樣處理手上閒置的澳門通卡消費卡才能維護自身的權益……按澳門通公司的通告所指引加值轉作澳門通?還是因應沒有實際需求而閒置處理?很多市民都不知道或者在擔心:消費卡不再充值有什麼後果?會不會面對鎖卡、扣行政費等的風險? 筆者認同政府的初心是提振經濟,為民減負,在消費補貼退場後,消費卡何去何從?政府應當為民分憂,給市民正確清晰的資訊,以消除廣大市民的疑慮。(澳門/ 如實)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