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如尘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大岭中心小学,惠州516000)
摘要: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注重师生互动。在积极的师生互动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教学互动,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生进行情感沟通,营造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文章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主要分析了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构建互动课堂的策略,以期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互动教学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提出:在“品德与社会” 课中,应使学生在自然与社会的互动中发展自己,要突出教学过程的活动化,体现出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与交流。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育人为本,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旨在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道德品德素养和健康社会发展性。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利用互动教学,体现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活动化内容,促进学生对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本质的认识,从而构建高效课堂。
一、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运用互动教学的意义
小学生年龄尚小,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他们的思想很容易受到教师教学的影响,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道德意识、集体意识和法律意识,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社会责任感,从而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运用互动教学模式,可以提升教学实效性。在互动教学中,教师通过一些有趣的教学案例,和学生开展教学互动,师生处于良性沟通中,从而构建了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同时,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如果教师不在课堂上和学生进行互动,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就转移到课堂教学以外的事物上去。通过问题互动,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升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效果。
二、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互动教学策略
(一) 问题探究互动
问题探究互动,是小学品德与社会互动教学的策略之一。在问题探究互动教学中,教师针对教学目标,设计一些教学问题,和学生积极交流、讨论,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这一教学模式落实在师生互动层面上,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回归课堂教学的 “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同时,教师设计的教学问题,应当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这样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师生互动的实际效用。
例如,在开展《家乡的人》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教学过程:教师提出“你觉得我们家乡最可爱的人是谁”的问题,让学生开始讨论。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都会遇到自己心目中“最可爱的人”,有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亲人是“最可爱的人”,有的学生认为某某同学是“最可爱的人”,有的学生认为某位教师是“最可爱的人”……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正面的教学评价。然后教师再引入典型案例,通过本地道德模范的典型事迹,让学生认识到有道德的人是“最可爱的人”;利用本地清洁工、水电工等社会服务人员的事迹,让学生认识到乐于奉献的人是“最可爱的人”;通过本地养殖专业户、种植专业户事迹,让学生认识到辛勤劳动的人是“最可爱的人”……利用多样化的生活案例,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层次,进而提升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效果。
(二) 思想情感互动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教育应当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由此可见,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应当重视学生情感的培养。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教师和学生没有开展思想、情感的互动,学生就难以理解教材中的情感,就不能将教材中所体现的情感内化为自身的情感,致使课堂教学偏离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和学生展开积极的思想情感交流。
例如,在开展《生活中的各行各业》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早上起来,当你喝着香浓的牛奶时,你有没有思考过,它是怎么到我们手中的?当我们还在睡梦中时,很多奶牛场的工人已经起来开始挤牛奶了;牛奶供应点的工人叔叔开着小货车,到奶牛场运牛奶;送奶员到牛奶供应点领牛奶,骑上自己的小电动车,把牛奶送进小区;小区保安叔叔认真查看证件,然后允许送奶员进入小区;送奶员把小区内各个住户订的牛奶放进奶箱,等待我们品尝……一瓶小小的牛奶,就需要挤奶工、运输工、送奶员和保安等多个职业的共同配合,有了他们的默默付出,我们才能喝到新鲜的牛奶,你们想对这些人说什么?接着让学生开展话题讨论。通过话题讨论,让学生认识到各种职业在社会分工中的重要价值,引导学生形成尊重不同职业、尊重社会劳动的基本观念,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参与社会生活、关注社会生活、建设美好生活的愿望。学生通过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内心的情感,与不同职业的人产生了情感共鸣。
(三) 小组合作互动
要增强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中师生的互动性,需要做到生本互动。小组合作互动是生本互动的有效形式。小组学习比教师的讲授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习到其他同学的观念,丰富了见识,延伸了知识。这就使得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朝着全面、健康的方向发展。
例如,在开展《交通与生活》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几个教学问题,如“周末放假了,我们可以怎样去往郊外公园?”“小明国庆节要到北京游玩,他能选择哪种方式到北京?”“小丽要去韩国游玩,她能选择什么样的交通工具?”然后,教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针对以上问题进行分组探讨。教师再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完善学生的答案,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可以利用公交车、地铁、公共汽车、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多种交通运输工具,从而增长学生的见识。
三、结语
互动教学,为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增添了活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互动教学的优越性,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郑芝玲“. 品德与社会”互动式教学模式及其变式研究[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09).
[2]许洪祥.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中师生互动分析[J].亚太教育,2016(35).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