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研究
- 来源:家园.电力与科技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新型电力系统,电网运行,电力技术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3-07-14 15:33
陈永权 吴伟龙 潘家俊 窦泽远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庆元县供电公司 323800
摘要:新能源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在我国社会发展中得到了广泛运用,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发展目标起到重要作用。在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全面发展过程中,通过对新能源的有效运用,实现了电力系统运行高效性、环保性以及可靠性,为我国电力领域进一步发展提供重要帮助。为此,本文通过阐述新能源,加强对新能源的有效运用,为确保新型电力系统稳定运行提供重要帮助。
关键词:新能源;新型电力系统;电网运行;电力技术
引言:
在“碳达峰,碳中和”发展背景下,我国对于新型电力系统体系建设逐渐提高了重视度,要求新型电力企业应当加强对系能源的有效运用,做好能源储能工作,从而为电力领域进一步发展提供重要帮助。由于新能源发电并网规模逐渐增加,高比例电力电子元件投运量逐渐增多,电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电力运输不稳定情况,加上传统电网运维管理技术以及无法满足电网实际运营需求,需要加强对现代化智能技术的有效运用,才能够确保新型电力系统运行达到安全稳定状态,确保新能源运用率达到最大化。
1 新能源概述
新能源是指传统不可再生能源之外的能源,也是当前正在开发有待推广的能源,其中包含了太阳能、风能、谁能以及核聚变能等。
1.1 新能源的定义
早在十九世纪联合国针对新能源进行了定义。新能源是以新型技术以及新型材料作为基础,对传统可再生能源加以运用,并对能源进行全面开发与利用,确保实现新能源的循环运用,将新能源代替不可再生能源以及污染型化石能源,加强对太阳能以及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而在20 世纪初期我国针对新能源调查研究,将新能源定义为可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其中包含了太阳能以及潮汐能等,同时还将氢能以及洋流能等规划到系能源当中,而以往所使用的煤炭能源以及石油能源则被定义为常规能源。由于常规能源含量具有有效性,加上当前自然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加强对新能源的研发与运用已经成为当代社会所关注的重要内容,也是为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
1.2 新能源概况
根据相关计算研究,每年太阳能可开发利用量能够达到500 亿度电以上,但由于太阳能分散相对较广,可直接利用的太阳能相对较少。地热能作为地下5000m 深度岩石热量,在陆地部分3000m 以下的深度中,150℃ 以上的高温地热能资源较为丰富,可以通过开采获取140 万吨以上的煤炭资源,现代我国对煤炭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较为重视。而风能可开发利用量能够达到3500 亿千瓦以上,但由于风能具有一定的断续性以及分散性,难以得到有效运用,但近年来我国通过对储能以及输能系统的有效运用,对风能开发运用进行了优化与改进,提高了风能的利用率。而对海洋能进行开发与利用中,将海洋能分为了潮汐能以及波浪能等,海洋能在理论上开发可利用储量相对较高,但由于能源开发利用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对于海洋能的开发与利用依旧处于小规模研究阶段。目前,我国新能源在实际运用中,其技术依旧有待开发创新,许多可再生能源利用率相对较低,不过相信在未来发展中新能源在我国依旧具备良好的运用前景。
2 新能源在新型电力系统的具体运用
为在2030 年实现碳达峰与2060 年实现碳中和,我国对于能源的利用与开发逐渐提高了重视程度,有效避免在未来发展中温室效应以及气候环境因素影响,加强对现代化绿色能源的有效运用,为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为此,我国针对电力领域提供了更多要求,加强新型电力系统的研究与实现,合理运用系能源,减少能源消耗以及电力开发成本,综合考虑电力领域转型发展,确保电力企业在市场发展中保持良好的竞争力。新型电力系统中主要包含了以系能源为主的电气设备结构、智能化电网结构以及多元互动电能中心,具备统一高效以及有机协调的功能,可以确保电力系统各运行环节的稳定性以及高效性,为确保电网输电提供有力帮助,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2.1 新能源为主体的电力供应
为了确保风能以及太阳能等系能源可以在新型电力系统中得到有效运用,应当发挥出新型电力系统的集中式以及分布式功能,提高对系能源利用率,增强新型电力系统发电规模。在新能源开发与利用的基础上,为实现我国各地区稳定发展,我国对于“西部”地区能源建设工作逐渐提高了重视程度,并建设了以新能源为主题的清洁性能源基础,从而加强对新能源的利用与开发,实现新能源集约高效运用。同时我国也加强了对中东部太阳能以及风能基地建设,并加强了海上风电基地建设力度,从而实现风电光伏发电,并通过研发创新,尽可能实现风能以及光能的储能,减少发电成本的同时,也能够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运行动力,为电力领域健康发展提供重要帮助。除此之外,我国加强了核电、气电以及水电电能的开发与利用,其中以西南地区河流,加强了河流流域龙头电站建设工作实现了水电能源开发利用,为节约常规能源提供重要帮助。
2.2 建设高弹性、数字化、智能化电力系统
为了确保新型电力系统运行稳定以及供电安全性,结合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以及高比例能源电力电子设备,确保新型电力系统实现数字化与智能化,加强对电力运行协调管理以及数字驱动管理,做好电力运行智能调控,实现新型电力系统储能互动互联,保障不同类型的新能源在实际运用中实现优化协调,保障电力系统的运行稳定以及供电安全。此外,在新型电力系统中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预警体系建设工作,确保电力系统运行安全。电力企业还需要针对传统电力系统做好煤电机组改造工作,将传统电力系统煤电主体电源进行转化,并利用新型源转化设备实现电能调节,从而有效提高电力系统机组运行调节能力,同时加强做好改造项目规划设计方案,有效落实传统电力系统改造项目,加强对电力机组进行调整,实现灵活性改造,为发挥出新型电力系统功能提供有力帮助。
在新型电力系统中,为了有效运用新能源,需要对新能源储能系统做好建设工作,例如在水能储能时,大力加强储能体系建设,确保新能源储存单机容量达到30 万千瓦以上,电站总体容量需要达到百万水能蓄能容量。另外,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应当结合该地区的实际情况,对于水电站可以实施抽水蓄能系统改造工作,提高电力系统以及电网运行功能,从而加强对储存系统的及开发与运用,为发挥出新能源的作用提供良好帮助,保障新型电力系统的稳定与运行。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实现“双碳”目标,我国电力行业应当针对当前能源稀缺问题逐渐提高重视程度,结合现代化新能源的有效运用,加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为发挥出新能源的作用提供良好帮助,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加强对现代化新能源的运用,保障电力供电安全以及电力系统运行稳定,实现电力领域节能减排,为社会全面发展提供帮助,为实现电力领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吴燕. 新型电力系统场景下抽水蓄能的应用探讨[J]. 电器工业,2022,(06):61-64.
[2]林志波. 新型电力系统将呈现“三多”特征[J].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22,(16):45-48.
[3]陈艺华,张炜,张成刚,张耀,乌鹏涛. 新型电力系统中促进新能源消纳的电力现货市场交易机制研究[J]. 智慧电力,2022,50(02):97-104.
[4]苏文婧,苏适,杨洋,杨家全,张旭东. 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面临的问题[J]. 云南电力技术,2022,50(01):24-28.
[5]陈维江,赵国亮. 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关键技术和装备[J]. 全球能源互联网,2022,5(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