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探究

  江禹立

  (贵州省晴隆县碧痕镇中心学校贵州晴隆561411)

  【摘要】小学语文是具有创新性的一门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语文课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开发学生的潜能和智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本文针对如何创新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一些策略,旨在使小学语文教学更加有效而扎实。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286-6288(2023)05-0023-01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合作精神,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这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学要不断创新,打开学生的想象和思维,这样才能达到新课程的标准,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小学语文学科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基础课程,语文老师要从实践中反思总结,共同探讨如何创新语文教学。

  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行动的最主要导向,只有有了兴趣才能开始行动,应用在学习上就意味着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才能主动地进行学习,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便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得学生愿意主动地学习语文,主动希望可以从语文课堂上获得知识或者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朗读,像朗读比赛,组织读书会、朗诵会,写读后感等,以发掘每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发挥学生的一技之长。在朗读过程中,理解内容,积累词句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培优辅差工作

  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学习中存在着各种差异,尊重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很重要,培优辅差可以促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进步,在日常的学习中老师应该采用 “抓两头,扶中间”的方法,注重培养优生的特长,比如可以采取,在班中成立“互助”小组,利用结对子形式,以优生来带动差生;或者在课外加强他们的辅导工作,在课堂中创设机会,给予鼓励。树立后进生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每一位学生的能力都有提高,这能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得是指帮助学生在每节课上都能有所收获。马斯洛动机激发理论认为每一个人都有渴望成就的心理,一旦正式了自己的成就而产生成就感之后,就会兴致盎然,干劲十足,情不自禁地要求更上一层楼。

  三、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开放性阅读

  时代在不断发展,社会在变化,信息知识的日新月异。此种情况下,有限的课堂教育根本无法满足学生对知识和信息的需求,自主学习能力在其中则显得尤为重要了。毫无疑问,开放性阅读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为这种阅读方式不仅打破了以往老师千篇一律进行讲解的模式,使课堂气氛日益开放,而且有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挖掘出其自主学习的潜力。众所周知,开放性阅读材料一般都包含着丰富的文化知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认识观。小学生记忆力强,正处于学习知识的最佳时期,引导他们进行开放性阅读,不仅可以充分挖掘阅读材料中的相关知识和内涵,从而激发其阅读的兴趣和主动性,不断掌握新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激发其培养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情操。

  四、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方式,它是教育观、课程观、教学观的更新,是学习的革命。探究性学习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倡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创造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探究性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为目标,注重学习的过程,而非学习的结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探究性学习,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新的关系,在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里,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的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是从传授者变为探究性学习的指导者和参与者。学生也不再只是作为知识的授受者,被动地听从教师的指令,而是由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向主动地探究性学习,成为学习主人。它更多的是要求学生投入到问题中去,在问题中,学生能够运用已经收集到的信息,并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和加工转化成自己理解的方式,从而收获更多。可以说这个“收获” 不一定是“具体”而“有形”的制作成品。它可能是某个见解,某个活动的策划方案,或是某种意识的形成等等。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不要给学生以现成的答案和结论,而应该是引导学生自主地去发现知识和获取知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避免传统教学中的填鸭式的教学,把学生当作是知识的容器,虽然接受了知识,却对知识不甚了解。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它为学生一生的学习打下基础。如果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去培养学生发现知识的能力,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就能容易获得知识、发展能力。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能实行一言堂教学模式,而是应该充分开启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机制,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王泉根.儿童文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6.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