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G 争夺战打响
- 来源:电脑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华为,5.5G,产品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3-08-04 11:19
郭勇
华为明年将发布5.5G商用产品
“2024 年,华为将推出面向商用的5.5G 全套网络设备。”6 月29 日,华为董事、ICT 产品与解决方案总裁杨超斌在2023MWC 上海的5G Advanced 论坛上说道。
据华为方面介绍,商用的5.5G 全套网络设备包含三个内容:一是移动网络的5.5G;二是固定网络的5.5G;三是Net5.5G,希望各个产业合作伙伴共同努力,把5.5G形成规模的商用,为行业数字化转型和消费者带来更加丰富的应用和体验。
同时,华为副董事长、轮值董事长、CFO 孟晚舟也在大会上强调,5.5G 是5G 网络演进的必由之路。5.5G网络下行万兆、上行千兆、千亿连接、内生智能的网络特征已经明确,从5G 到5.5G,将更好地匹配人联、物联、感知、高端制造等场景,孵化出更多的商业新机会。
5.5G是5G网络演进的必由之路
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各行业对网络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工信部此前表示,我国移动通信网络已经实现从“3G 突破”“4G 同步” 到“5G 引领”的跨越。而就当前行业发展状况来看,5.5G,又称5G-A(5G-Advanced),被普遍认为是5G 走向6G的中间过渡阶段。
从5.5G 的标准制定角度看,2021 年8 月份,中国移动联合华为等产业合作伙伴发布了业界首个分析和阐述5.5G 网络架构演进和技术发展的《5G-Advanced 网络技术演进(1.0)》白皮书;2021 年12 月份,在3GPP第94 次全会上,面向R18 的网络系统架构方面的28 个课题成功立项,这标志着5.5G 的标准化正式开始。
5.5G 需要在Sub100GHz 内使用更多的频谱,从5G 场景三角形变成5.5G 场景六边形,从支撑万物百联到使能万物智联,华为认为重构Sub100G 频谱使用模式,最大化频谱价值是相对可取的,以实现从核心内容上增强5G“三老”场景,以及扩展“三新”场景。
而具体在应用层面,无源物联网就是5.5G 技术重要的应用场景之一,其将让大量设备处在低成本可连接、可追踪的状态。如外卖、快递,乃至生活中的各个物品,都可以连接到5.5G 网络中;而结合感知定位等全新的能力,将把传统的二维视听体验推向三维的全感官互动;通感融合的能力、高速稳定的星地一体网络,将推动汽车走向智能网联。
毫米波技术将突破关键瓶颈
5.5G 在原有3GPP 定义的三种业务基础上进行扩充,新增三种业务类型,即上行超宽带(UCBC)、宽带实时交互(RTBC)和通信融合感知(HCS),网络能力将增强10 倍,其中,就包含上行能力、时延能力和定位精度等。
而毫米波具备更宽的频谱资源、更高的空域隔离度、更窄的波束、更精准的波束协同等特征,这将使得上下行灵活时隙配比更容易实现并大幅提升定位和感知能力,从而满足大上行和通信融合感知业务需求。同时,毫米波TTI(传输时间间隔)更小,这将大幅降低网络时延,使能宽带实时交互业务,极大地丰富人们的生活娱乐方式。目前我国的5G 网络部署采用的是Sub-6GHz,即频率在6GHz 以下的电磁波,毫米波是发挥5G 最大性能的关键技术。
今年1 月4 日,工信部对微波通信系统频率使用规划进行优化调整,通过新增毫米波频段(E 波段,71-76GHz/81-86GHz)大带宽微波通信系统频率使用规划等方式,进一步满足5G 基站等高容量信息传输(微波回传)场景需求,并为我国5G、工业互联网以及未来6G 等预留了频谱资源。
政策面上,工信部发布的《“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指出,将加快5G 独立组网(SA)规模化部署,逐步构建多频段协同发展的5G 网络体系,适时开展5G 毫米波网络建设。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在《在毫米波频段提供5G 服务的社会经济效益研究》中预测,2020 年至2034 年,毫米波5G 对全球GDP 的贡献将呈指数增长态势,2034 年将为全球GDP 贡献5650 亿美元。业内人士表示,未来随着毫米波频段使用许可的发放,中国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毫米波市场。
期待“杀手级”应用破局
毫米波技术在5.5G 时代已突破关键瓶颈,主流芯片厂商均已发布5G 毫米波商用芯片,从关键技术到产业生态,毫米波已具备商用条件。而5G 的商用和规模化复制是业内关注焦点,尤其是5G 和千行百业的融合,更能展现其真正的实力。目前既有新通话、新视频、裸眼3D 等通信新体验,也有不少工业场景解决方案。不过,现在还没有出现外界期待中的杀手级应用。以消费应用场景为例,VR/AR 和车联网需要高带宽、低时延,但VR/AR 产品成熟性、价格还没有达到预期,车联网的可靠性及政策法规限制了市场启动。另外,目前在支撑VR/AR 和车联网业务中,5G 能力不是过剩,而是仍显不足,而这也将成为未来5.5G 落地的契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