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综改:新能源车险的机会

  • 来源:科技与金融
  • 关键字:新能源,车险,机会
  • 发布时间:2023-11-05 10:03

  文 | 杨望

  根据2023年1月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承保数据显示,人保、太保、平安财险的新能源汽车保费份额占比高达73%,较2022年末市场份额,再度提升1个百分点。也验证了车险长期以来稳居财产险领域的第一大业务。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车险取得了积极成效,但长期存在高定价、高手续费、经营粗放、竞争失序、数据失真等问题,离高质量发展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保险发展, 需要做到最大程度地保护消费者权益, 让保险资源在车险用户、保险企业和汽车企业之间, 进行高效率和高质量的配置流动。因此,相关部门先后推出两次商业车险的综合改革( 简称“ 一次综改” 与“二次综改”)。2020年9月,一次综改明确提出要逐步放开自主定价系数浮动范围, 并将自主定价系数范围确定为[0.65,1.35]。2023年6月, 二次综改提出进一步扩大财产险公司的定价自主权, 将商业车险自主定价系数浮动范围扩大为[0.5,1.5]。根据商业车险保费计算公式, 自主定价系数直接影响商业车险的保费金额, 范围的扩大意味着汽车保险费的定价更加灵活, 保险公司可以为不同的汽车类型和不同的消费者群体提供不同价格的保险产品, 使整个汽车保险市场更加多样化。

  对于消费者而言,由于此次扩大自主定价系数范围使得车险定价更加精细化,对于一些驾驶习惯良好、上年未出险或多年未出险的优质车主,可能享受更优惠的车险价格。以家用车的商业险正常价格3000元为例,原先的自主定价系数是0.65,实际支出的保险费用就是1950元,若现在将系数换成0.5,实际支出的保险费用就变成了1500元,下降了23%左右;而对于一些“高风险车主”可能会面临更加高额的保费, 还是以3000元为例, 如果原先的自主定价系数是1.35, 那实际支出的保险费用就是4050元, 若现在将系数换成1.5, 实际支出的保险费用就变成了4500元,上升了11%左右。一定程度上,此次综改意在鼓励广大车主保持优良的驾驶习惯,时刻注重出行安全。

  对于保险企业而言,此次车险改革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 由于新能源汽车销量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升。据中汽协统计, 2023年前5月, 新能源汽车产销累计完成300.5万辆和2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5.1%和46.8%。相应, 新能源汽车保险规模获得了较快增长,根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数据显示, 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保费规模达到350亿元, 同比增长56%。二次综改的推出,使得险企产品设计的可操作性更强,从而能够进一步推动商业车险产品创新和多元化发展,进一步精细化车险业务和布局,进而提升保险企业的保费收入。另一方面, 自2020年9月车险综合改革以来,车均保费明显下降(如图1,几乎2021全年各大险企的保费增速均为负值),压缩了行业整体承保盈利空间,再次扩大定价系数可能会导致行业市场竞争更加剧烈,马太效应更加明显。

  大型险企在运营成本、业务获取成本、定价能力、品牌和理赔管理等多个方面都具备明显优势,可以利用更加全面的数据和更加细致的研究,通过费率和风险匹配选择质量更高的业务,设计差异化保费产品从而在保障业务增长的同时兼顾利润和发展。相比较大企业利用自身资源来消解综改带来的负面影响,中小型企业则是举步维艰,需要面临业务增长和盈利不可兼得的选择,中小型企业可能为了获取客户而选择牺牲利润,打破市场价格下线, 还将面临一定的赔付风险(图2显示中型财产险公司COR低于头部公司,承保业务和风险控制能力弱于头部公司) 。面对如此险境,中小型企业更应该提高反应速度和风险定价能力,在市场变化中站稳脚跟;增强创新意识、另辟蹊径探索适应自身发展的细分市场,寻求点状局部板块的竞争优势;保持和提升客户服务质量,满足客户多元化的要求,建立品牌口碑。

  对于车企而言, 车险“ 二次综改”可以说是车企进入保险行业的催化剂。车企涉足保险业务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方面,车企希望通过汽车保险形成从销售到后期维护的汽车消费闭环,扩大利润来源;其次,借助信息优势,降低自身品牌汽车的保险费,从而提高价格优势。最后,汽车公司的保险需求,如财产保险和责任保险,也同时为集团带来对应服务和节流盈利。很早就有传统车企进入车险赛道,如2011年广汽和多家公司联合成立了中国第一家由汽车制造商领导的专业汽车保险公司——众诚保险;2012年中国一汽旗下的十家公司共同出资成立鑫安汽车保险,等。

  中小型险企要在车险行业寻找突破口,就不得不提到新能源车险。自2021年12月新能源车专属保险条款正式上线,借助汽车快速增长的契机,新能源车险也发展迅速,年增长率达50%以上,2022年承保规模覆盖1310万辆,保费也已接近700亿元人民币。对于车险这样一个8000亿的市场来说,存量的新能源车险业务近1/10,未来有望快速占据2000亿甚至超过1/3的市场规模。然而,自推出以来一年多的时间里,关于新能源汽车保险的“高保费”和“高难度”的争议从未停止过。目前,大多数保险公司仍处于亏损状态,例如保险出险率高、维护成本高、补偿率高,风险数据很少。因此,险企在布局新能源车险时,需要强调风险定价,结合自身发展情况,最大限度抓住新能源车险带来的机会, 合理规避风险, 不能随波逐流,盲目跟风。

  与传统燃油车不同,新能源车在整个电动力系统和充电放电过程中都存在前者所不具备的安全隐患,因此更需要额外的附加保险体系,新能源车企在这方面有着技术和数据方面的风险测算优势,会更加积极布局。但与此同时也需要认识到,在“二次综改”的浪潮下,对于进入保险市场的汽车整机厂来说,公司数量少,业务规模小,大多是新能源汽车公司还是以经销商的身份自居, 缺少客户运营的概念,对保险公司构成的威胁微乎其微,相反如何在车险行业的竞争中维持不断向前,也是布局者们的一大难题。

  总的来说,商业车险“二次综改”进一步放开自主定价权限,对于驾驶习惯良好的消费者和优秀的保险、汽车企业,是一个双赢的局面。更宽的定价范围适配更灵活的差异化保费产品,为客户提供更精细化的服务。当然,过程中更加少不了监管部门的统筹推进来保驾护航,强化监管力度,防范垄断行为和不正当竞争,及时跟进监督,做好宣传引导,保障车险综合改革顺利推进。

  编辑 | 李佳琪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