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佛山市南海区映月中学 吴奶珠
微课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非线性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可视化、结构化数字资源。微课包括核心载体微视频和与之配套的辅助学习资源,如微教案、微学案、微课件和微练习等。实验微课可以让学生在可视化的实验指导下进行科学探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培养学生探究实践和科学思维的核心素养。
一、将微课应用于分组实验,提高课堂效率
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的“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材料用具多,需要用到试管架、试管、大小烧杯、碘液、量筒、滴管、刀片、玻璃棒、温度计等;实验步骤烦琐,包括取唾液、处理馒头、分装馒头、分装唾液和清水、保温、加碘液等。对于七年级的学生而言,成功完成这个分组实验难度很大,也因为成功率低,许多学校不开设该实验。
为了提高分组实验的成功率,可通过制作该实验的微课来辅助实验教学。实验课前,教师录制实验微视频。首先,以动画呈现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咀嚼馒头会慢慢感觉到甜味,并提出问题: “馒头为什么会变甜呢?”第二,通过视频呈现实验原理:淀粉和麦芽糖的特性、唾液淀粉酶的来源和作用条件、唾液收集的方式。第三,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做出假设,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有关,微视频中设计几种假设,让学生进行选择。第四,引导学生开展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微视频中给出几种实验方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进行选择。第五,呈现该实验完整的过程,重点呈现方法步骤中的操作难点,如“切碎的馒头如何分装才不会粘在试管壁上,如何取唾液,如何防止交叉污染”。
二、将微课应用于演示实验,提升学习效果
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的“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本节内容包括呼吸作用的概念构建和呼吸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其中呼吸作用的概念构建依托于 3 个演示实验:种子在萌发过程中释放能量;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放出二氧化碳;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消耗了氧气。演示实验教学在本节课中存在以下不足:演示实验多,实验器材数量大,携带不方便;教室空间大,后排学生看不清实验的现象和过程;内容容量大,课堂时间紧,课堂效果不理想。将微课应用于本节演示实验教学,有利于提升学习效果。
微课中呈现第一个视频,教师表演小魔术“吹牛奶”,利用吸管向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里吹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提出问题:“这个小魔术的原理是什么呢?”呈现第二个视频,教师表演小魔术“凭空烧木条”,将带火星的木条深入装有氧气的玻璃瓶中,木条复燃,提出问题:“这个小魔术的原理又是什么呢?”两个小魔术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让学生掌握了“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氧气具有助燃的作用”,为后面的三个演示实验做好铺垫。接着呈现三个演示实验的视频,并在每个演示实验后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的结论。视频最后呈现一个二维码,让学生扫一扫完成微练习,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将微课应用于拓展实验,拓宽学生视野
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的“激素调节”,通过让学生自学、分析教材图形和资料,掌握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再让学生通过分析激素分泌异常症,明白几种激素的作用。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激素及激素的调节作用比较抽象,因此可从较为直观的现象入手,通过实验探究,帮助学生理解激素的作用。但受课时限制,教师无法在课堂上开展拓展实验,这时就可以借助微课。
微课包含三个教材没有的拓展实验。拓展实验一:探究生长激素对小鼠生长的影响,微课呈现该实验需要用到的实验材料,并描述实验过程,以图片形式呈现小鼠15 天来体长的变化,最后给出实验数据。微课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生长激素具有促进小鼠生长的作用。
拓展实验二: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发育的影响,微课呈现实验材料,给出不完整的实验步骤,以选择题的形式让学生通过选择答案来完善实验步骤,接着以视频快进方式呈现蝌蚪25 天的发育情况。同样以问题驱动方式,引导学生得出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蝌蚪发育的作用。
拓展实验三:探究胰岛素对金鱼血糖浓度的影响,微课介绍实验材料,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做出假设,并根据实验原理补充实验计划,接着播放对照组和实验组操作的过程和结果,引导学生分析两组实验现象,得出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
注: 本文系佛山市教育科学 “十四五”规划2021 年度佛山市跨区域“可视化教学研究与实践”专项课题 “基于可视化教学的初中生物实验微课资源的共建共享研究”(课题编号: fset2021010)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黄博彦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