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拯:奋楫争先的“追光人”

  文|李炼

  一路高光是他“追光之旅”的名片

  韩拯是江苏扬州人,本科考入吉林大学物理学院,开始核物理专业学习。之后考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材料学硕士专业。2010年,他在法国攻读纳米电子学与纳米科技博士学位,导师对于他的评价是:“充满创新活力。”

  此后,韩拯作为博士后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物理系开展超高迁移率石墨烯-氮化硼异质结构的低温磁电性能方面的研究工作。2015年10月博士后出站后,韩拯开展新型人工纳米器件的量子输运调控研究,这一研究领域涉及材料、电子、物理等基础研究学科,国际竞争激烈。

  在韩拯回国研究期间,他多次与山西大学光电研究所的老师们进行密切的科研合作,在合作中了解到山西大学光电研究所扎实的学风和浓厚的科技底蕴。2020年,他应邀出任山西大学光电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科研是一个不断挑战未知领域、努力创新的过程。科技教育则是在前人基础上使青年学子们了解已知领域,并热爱上挑战未知领域的过程。”韩拯坦言,在山西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的大背景下,在彭堃墀院士创建的山西大学光电研究所这个平台上,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发展空间十分广阔。入职山西大学3年来,韩拯的科研成果多次入选科技领域重要进展,同时在山西大学光电研究所聚集了一支优秀青年科学家队伍。

  一路拼搏是他“追光之旅”的姿态

  追光之路纵崎岖,越是艰险越向前。“科技工作者就是要和未知与创新打交道,发现新的现象、探索新的规律,以进一步指导实践。”在韩拯看来,目前最关键的实践,就是要提高原创科研实力,解决纳米电子学领域的关键技术难题和背后的知识积累。

  放眼全球,纳米电子学领域在环境、生物、国防安全、能源、微电子等各大领域应用前景都颇为广泛。“例如可以用在能源领域,比如超级电容,因为它的面积非常大,质量却非常小。”韩拯所聚焦的领域是纳米微电子。“我和团队主要研究功能材料在尺寸非常非常小的时候,有哪些有趣的物理性质和新奇的物理行为,并进一步利用这些有趣的物理现象来组装制造成纳米尺度下的小型电子器件,以实现新原理、新架构和未来潜在的应用。”韩拯说。

  在研究中,韩拯和团队发现了二维电子世界里的一条“交通新规”,并发表于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通讯》。“在电子的世界里,外电场扮演起了对电子传输进行‘交通管制’的角色。”韩拯的这一研究,让二维极限下碲化镓纳米电子器件展示出了门电压可调的、面内巨各向异性电阻效应,为实现新型的逻辑运算和存储单元提供了新思路。

  助推山西是他“追光之旅”的心愿

  为提高原创科研实力,韩拯以山西转型发展为导向,牵头创建了山西大学“先进纳米结构加工与多场耦合表征”平台,瞄准新原理电子器件、新奇物理特性调控两个方向,实现核心技术突破,力争解决光电信息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难题。

  目前,平台已经取得一系列原创科研成果。例如,韩拯团队和国内外合作者利用该科研平台,实现了一种界面电荷序调控量子电子态的新方法,将液氮温度实现量子霍尔效应所需要的磁场降低了一个数量级,使量子化电导边界态在诸如拓扑超导、量子霍尔法珀干涉等未来电子学应用方面迈出了关键一步。该成果发表于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纳米技术》。

  该平台的创建将不断增强山西省在微电子技术、微纳加工制造领域的原创实力,为进一步实现量子材料的综合表征、极端条件测试、未来低维光电子器件、柔性可穿戴芯片、新原理纳电子器件与传感器等相关产品研发打下基础。

  奋楫争先,创新不止。“山西科技市场正在蓬勃发展,全省正在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和科技创新,但相比沿海发达地区而言,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科技对经济的支撑作用。”韩拯希望,可以和团队一起在未来的5~10年内,解决微纳加工的新工艺难题,完成一系列具有新功能的原理样机并努力进行相关产业转化,为山西半导体、微纳电子等高科技领域的发展提供助力,助推全省原创科研实力提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